美文网首页
以爱之名的“物质溺爱精神虐待”

以爱之名的“物质溺爱精神虐待”

作者: 晓晓分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16:24 被阅读0次

    每当问及某些父母你爱你的孩子吗?大多数父母都会回答,那还用说吗?我辛辛苦苦挣钱不就是为了孩子吗。供他吃穿上学要什么给他什么…….这是我当班主任以来,听到最多的回答。从我们成年人的角度,这就是我们爱的方式。有人说我没有时间教育孩子,自己没读什么书也无法辅导孩子,只能在物质上尽量的满足,只能做这些了,别的都不会,也有人说交给学校和老师了,孩子只听老师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渐渐的出现这种隐形的趋势,家长管物质,孩子管读书,学校管教育。乍一看,似乎分工明确,是那么合情合理。可是看到我的文题,何来的精神“虐待”呢,那么我们一起来回看一下我们平时怎么爱孩子的。

    先来说说我们的物质溺爱。在中国当下的社会中,我们的物质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较之十几二十年前的生活水平,已然是一种小康生活。于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挨穷挨怕了的父母,因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后尘,继续穷下去,宁愿自己再辛苦工作也不能苦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让孩子做家务,只需专注读书,其他事情都不用理,结果出现了不懂感恩不懂珍惜的白眼狼和啃老族。你是否意识到这是上一辈的一种补偿心理,也往往是一种自我安慰。近些年网上越来越多关于教育类的帖子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等之类的文章了,也许不能一概而论,又或者这似乎太偏激。但事实是,反观我们周围的家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寒门的孩子身上渐渐养出富二代的毛病。他们习惯了伸手讨要,习惯了你就应该 对我好,习惯了你就应该满足我的物质条件,我不能过的比别人差,家境平凡是你们没本事。你们不能 让我活得没面子。 曾经有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说:二十年来,学校里的优生学霸们的出身已悄然发生变化,能出类拔萃的也大多是家境好的孩子,而班里那些表现差的我们称之为‘潜力生’(根据教育新政的称呼)常来自于低收入家庭。仔细想想,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我们在利用自己的这种补偿心理对孩子进行溺爱?大多数出身工薪家庭的自己是否在隐形的将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要求,只求他认真学习?自己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条件,怕自己亏欠了孩子,从而更娇惯宠爱,再苦再累,也舍不得让孩子遭罪,更美其名曰:你看,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可是,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习惯了伸手讨要,习惯了你的关爱是理所当然,习惯了你养我就读书心理,你还怎么奢望他懂得上进与责任?

    可怜天下父母心,歌颂父母爱的文章从古至今从来不缺,不可否认,从父母的角度或者说从成人的角度说,父母对孩子可谓倾其所有,爱尽一生,可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呢?未必是这样。当然,你也许会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怎么能用孩子的眼光去评定呢?要按他的性子估计成天玩疯了。但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吗?别忘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早在20世纪初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就岁儿童的的认知发展进行了研究,孩子三岁就已经对外界有意识了,更何况是学龄期的孩子。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们写一篇作文《某某我想对你说》,大部分学生 写的是想对父母说的话,字里行间读出很多孩子们是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只是这种爱让他们有时候承受不了。于是他们反抗,叛逆,不听话。当然,依照学生们的这个年龄自然理解不了成人的爱,那是因为我们总是用成年人的价值观去衡量什么对他们好,什么对他们不好,强迫他们去接受我们的观念。我不否认这是一种经验传授,传授的内容或许是正确的但是传授的方式错了。很多父母问我,我跟他好好讲的时候也不听,怎么办?那就去按照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讲,记得美国教育家阿黛尔法伯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写道,孩子不愿听是因为我们一味的强迫,当我们强迫不成我们便失去耐心,很少有人会去反思为什么我的话他听不进。而总是去追究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此时往往我们说话的方式却在一定程度上,不 仅让孩子接受不了,反之在心里上已造成一定的伤害,这种伤害我想称之为爱之名义下的精神“虐待”。  比如后来我在班里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写写父母曾说过最让你反感的话,我把它归为以下几种:

    你看隔壁家小明懂事有聪明,学习又认真,你看你。

    在客人面前闲聊时总是说:我家伢子没一门,读书不进

    读完初中出去打工算了,你这样混日子也是浪费钱

    父母答应的是总是做不到

    你还小不懂事,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一边呆着去

    从不听我解释,只要犯了一点错误家暴力

    总是用陈词滥调的口吻训我,对我大呼小叫,从不给我面子

    总是打击我怎么这么蠢,像猪一样,除了找我要钱你还会干什么,笨蛋,没用的东西,不务正业,将来就捡垃圾算了

    很少跟我聊过天,要么就是一开口你懂什么,你现在只需要努力学习

    父母吵架吵着吵着就转移到了我身上…………

    当然要是人人都会教育,那都可以当 教育家了,那还要学校和老师干什么?但我想说的是,孩子是每家庭的唯一, 毕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家庭教育和氛围任何 人和机构都替代不了。也正如我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要学会对爱进行反思。尤其在孩子未成年阶段,这些话无疑对孩子造成很多的伤害,无论说这些话时是在什么情况下,有多么生气,这些话如同告诉他你后悔生养了他,言者无意,听者有意,孩子会把这些话潜意识的记下来,造成后来的恶性循环。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说我是为你好,你看你要什么给你买什么,可是精神上呢?有没有同时给予一点雨露呢?你有没有欣赏过你的孩子赞美过你的孩子,我说的是当他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一丁点,当他作对了一件事时给他点个赞?你有没有鼓励和安慰过你的孩子,当他遇到挫折时,当他遭受困难和打击时或者当他犯了一些错误时,他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渴望被理解和鼓励,如果一开始你这样做了就没有后面的明知故犯和死性不改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心理年龄的成长已经逐渐提前,我们眼中的孩子或许已经是个小大人了,他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赞赏,和成年人一样的平等对待,而往往我们成年人的错误就是太自以为是了,在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一生分为七个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咱们给予了孩子第几层呢?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父母的付出,只是是时候该反思一下我们爱的方式了。也许我所接触到的孩子个体有限,也许仅代表我所在的环境,但是我还是要对那些“伤害”过自己孩子的父母说,既然生了养了他,那就要爱他育他,用正确的方式正确的语言正确的行为爱护他们的生命爱护他们的心灵。爱对了是教育,爱错了会变成“虐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爱之名的“物质溺爱精神虐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qm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