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桂某某,女,57岁,退休。初诊日期:2012年10月9 日。
主诉:口眼歪斜2年余。
病史:患者缘于2年前因吹电风扇后出现口角向上牵拉,逐渐致口角歪斜,左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遂至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面瘫。2年间曾至广州、上海等地求医,效果不显著。
现病状:左侧面部轻微麻痹,面部肌肉不如右侧饱满,口角歪向右侧,左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轻微抬眉,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漱口漏水,进食时食物残留于左侧面颊口腔中,纳食可,夜寐安,大便时结时稀,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中医:顽固性面瘫( 气虚血瘀,筋脉失养);
西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则: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益气固卫。采用腧穴热敏灸治疗。
取穴:按照陈日新的热敏腧穴的高发区选穴。以头面部、腹部、上肢上段及小腿外侧为高发区,多出现在翳风、颊车、下关、太阳、上印堂、手三里、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处。
操作:选取上述穴位1 ~2个,把2支艾条并排用夹子夹住并点燃,手持夹子,将艾条距离皮肤3cm 左右施行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向皮肤深处灌注,或热感向远处传导,或热感扩散,或出现其他特殊感觉时,即在此穴位点实施温和灸,直至热敏点现象消失,并感觉皮肤灼热时乃停灸,完成一次热敏灸治疗。每日1 次,10次一疗程,疗程间休息 2 ~3 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

按上述方法治疗10天后,病情略有好转。继续按上述方法治疗35 次后,上述症状、体征均消失,病情痊愈。随访至今,患者精神佳,无何不适。
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僻”范畴,主要因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气血痹阻,经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患者病延日久,久病多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病情由实转虚,面部肌肉失养而枯槁萎缩则缠绵难愈,继而形成顽固性面瘫。
研究表明,顽固性面瘫患者,常在腹部、头面部、上肢上段及小腿外侧探及热敏腧穴。根据“疾病反应点就是疾病最佳治疗点” 针灸规律,艾热对热敏腧穴非常敏感,极易产生经气感传,促使“ 气至病所”。热敏灸的热刺激通过激发体内固有的经气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恢复正常。热敏灸具有双向调节和整体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濡养筋脉之效,故疾病痊愈。(面瘫患者越早进行艾灸治疗效果越好,不能拖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