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别特别特别开心。
2015年,我在一个线上写作班里认识了小扁(应作者要求化名)。那时候她还在法国读研,我在国内做记者。我比她大八岁,所以内容功底比她略强,但是不知道在群里聊了啥,反正就认了我做师父,我也就开玩笑地认了个徒弟。
当时嘻嘻哈哈,没当回事。并且当时对她的内容非常不以为然,她的文字是那种特拧巴、特啰嗦的类型,没什么灵气。并且在几次接触之后,越发发现这人不仅写得不好,还特别固执,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于是越发不愿带她。
后来机缘巧合,她放暑假,让我给她介绍个实习单位,于是我把她介绍到了我所在的单位有书实习。毕竟人家是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的研究生,相当于是中国的北大。所以把她介绍过来,也不掉价。
哪里想到,介绍过来之后我就后悔了。负责带她的同事天天找我吐槽,说她反应又慢,写出来的东西还不好,并且每次说她,她都“是是是“,“好好好“,但下次该咋样咋样,死不悔改。我也觉得丢脸,幸好实习期不长,过不多久就回去上学去了。我松一大口气,心想终于解脱了。
之后我创业两年,今年从北京转移到济南,小扁又找我,说让我来实习吧。原来这两年又选择了继续读博,赶上疫情,学校放假,她回到国内待着无聊,又要来霍霍我了。
我知道她的性格,所以坚决不让她来。但这女孩儿软磨硬泡,天天师父师父的叫,我架不住,说你过来可以,但是这是我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你还是像之前那样,听不进去别人意见,一点长进都没有,我分分钟让你回天津。小扁满口应允。
但不出我所料,来了之后依旧我行我素,任凭我讲什么都是睁着个小眼睛,一脸懵懂。上我的私教课,作业也忘了交,成绩排到最后一名,把我气个半死。
别人家的孩子打不得也骂不得啊。那段时间,我是真的非常生气,说我再给你最后一周,如果你的数据达不到最基础的50万,你就回天津,不要再回来了。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生气。反射弧颇长的小扁终于感觉到压力,开始拿出学霸的精神,没日没夜的研究选题,打磨微头条,我逐字逐句地改,每次都被我骂到狗血淋头。
我并不是一个施虐狂,而是我知道,像小扁这样的学霸,受传统的学校教育影响很深,思维很难改变,如果不下猛药,不把她完全打翻在地,是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的。
一个受资本主义教育荼毒过的孩子,最难改变的,就是思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传统媒体人转成新媒体,大部分人会失败的原因。而一个一张白纸一样的大学生,是最容易教出来的,因为他直接一上来就做加法,不用做减法,不用经受思维转换的痛苦。
所以我不得不下狠招,帮这个可怜的娃完全清零、空杯,彻底扭转她的思维。在我的最后通牒下,小扁同学终于拿出学霸的劲头,不眠不休地写作,整个人像掉魂了一样。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小扁的努力终于出了效果,她写出了一个37万一个55万阅读的微头条。数据是最直观的,见证了她对选题的重新认识,和对自己逻辑的不断梳理。
本来小扁在我现在带的三个人(线下模式)当中一直排名老末,转换过来思维后她开始开挂,充分利用自己文字功底深厚、学识丰富的优势,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写出来的微头条越来越流畅,并在今天成功写出了第一篇长文,并且是两遍过!要知道在我们这个编辑的手上,很多稿子都是要打磨十来遍的。但是她竟然两遍就过了,可见是救回来了。
我高兴的比中了五百万还要开心,简直可以用热泪盈眶来形容了。五年啊,五年的时间,我这个师父终于没白叫,终于能写出像样的稿子来了。并且像这样的学霸,一旦脑子开了窍,之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了。自驱力我不用担心,复盘能力我不用担心。只要不掉到之前思维的窠臼里,就问题不大。
每个想要写新媒体文章的人,都存在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像小扁这种,是典型的优缺点同样明显,不解决缺点,就很难发挥优势。而还有一些作者,比如野百合,就属于优势非常明显(爆款能力强,曾写出400多万爆款的作者),但是自我定位不够,规划不清晰,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会儿做编辑,一会儿从人文跳到自己并不擅长的情感,导致不专注,这段时间很难进益,如果这个时候回到自己的核心优势里去,专注打好这个点,才能有所突破。
一个是不破不立,一个是回归初心,孔子说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盖谓此也。真心希望每个自媒体作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突破自己的瓶颈,转换自己的思维,成为一个真正专业的自媒体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