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个中午,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读完之后,福贵悲惨的生活,让我心情异常沉重,时隔两周,现在特捋了捋故事情节。
出身富裕的福贵,赌博输掉了所有的家当,气死了他爹,老丈人恨铁不成钢,接走了怀有身孕的自家姑娘,家里只剩下老母亲、女儿和福贵自己一起过日子。数月之后,媳妇生了儿子回来,一家五口人捉襟见肘地生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老母亲生病了,福贵拿着家里仅有的两个银元去城里请大夫,想不到当成壮丁抓走了,在战场上打了两年的仗。
两年后回家,老母亲已经去世,大女儿因生病没有及时看大夫,而变成了聋哑人。恰巧村里搞土改,分了五亩地,眼见日子有点盼头了,想不到善良的儿子因救县长夫人献血过多死亡,而县长就是曾经的战友春生。
饥荒年代的到来,福贵不得不把唯一的聋哑女儿送给他人,折腾了几回,最终留在了身边。
女儿长大,找了一个偏头的人结婚,可在生儿子的时候难产而死,紧接着富贵的媳妇也生病而去,家里头就剩下三个男性:一个老人,一个中年,还有一个孩子。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想不到不幸的事情还在继续。
女婿在建筑工地上,很不幸,发生了意外。福贵就领着外甥过日子,可那天外甥生病,福贵又忙于农活,给孩子煮了锅豆子,想不到,竟然吃着了,家里就只剩下孤孤单单的福贵了。后来,福贵买了一头老黄牛,一人一畜相依为命。
在那个年代,富贵所有的不幸,不是作者余华刻意对小说故事的一种堆砌,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在那个年代,富贵所有的不幸,让我们读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和坚韧。
在那个年代,富贵所有的不幸,也让我们明白: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