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婆婆来了,上午去医院检查身体,中午等结果来吃个饭。我给她拿了大红枣和贝贝南瓜,也没法说什么,是她的闺女照顾她,心情不好,生气了。
一个中国的民间故事。说有一个财主,几个儿子都好吃懒做。财主临死的时候,把儿子叫到床前,说你们都这么不争气,所以呢,我把一大笔财宝就埋在咱们家地里,你们去找吧,找到之后,你们这辈子就不愁了。老爷子一咽气,几个儿子扛上锄头就去地里了,上天入地地翻了个遍,也没找到什么财宝。但是地已经翻完了,闲着也是闲着,干脆种上粮食吧。结果,秋天一场大丰收。这才明白,老爹说的财宝原来就是这个。
这个故事很俗啦,但是它其实在隐喻一个有效的行动是怎么完成的。盯住一个未必正确的目标,先行动起来,过程中,你会有意料之外的副产品,这个副产品会纠正你原来的目标。你看,成功的必要条件,其实不是什么坚持初心,而是关注那些行动的副产品。
这就是经常说的一句话:干就完了!
据说,作家纳博科夫有一次在美国讲俄国文学。他是这么讲的。他在黑暗的屋子里先打开墙角的一盏灯,说:“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的第一盏明灯。”接着打开中间的一盏,说:“这是果戈理。”然后又打开一盏灯,说,“这是契诃夫。”然后他大步走到窗边,扯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房间,大声喊:“这就是托尔斯泰!”你看,他对托尔斯泰的评价有多高。不过你发现没有,提到普希金,我们说他是诗人。提到果戈里,我们说他是幽默作家。提到契诃夫,我们说他是短篇小说大师。唯独提到托尔斯泰,我们好像找不出一个明确的特色来形容他。但是他的文学成就恰恰最高。
一个拼命强调自己的特色的人或者是公司,最多是一盏灯。那些最终把特色搞没了,无所不在的,才有可能真正掀开整个世界的窗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