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刚想关掉电视休息一会,关机时胡乱换了一下台,突然发现电影频道正在播放法国故事片《熊》。
这可是我最喜欢看的影片之一,尤其喜欢影片中的熊主角,巴特,便忍不住重新看了起来。
电影《熊》也被译为《熊的故事》,是由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根据1885年发生在美国洛基山脉中,人与熊之间的真实故事改编。
故事梗概:小熊约克和妈妈生活在层峦叠嶂的落基山脉,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熊妈妈为了给约克找到好吃的蜂蜜,在石碓下面用力刨着,突然一声巨响,石碓因刨空而坍塌,一块大石头从上边跌落下来,熊妈妈被砸死了。
小熊约克用尽全身的力气推着母亲的身体,想把大石头从妈妈的身上挪开,可它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孤儿。
约克开始了独立谋生之路,它在山涧里跑跑跳跳,一天了,依然没有找到吃的东西。
镜头切换,熊妈妈的尸体被两个猎人发现了,经过处理,变成了一张熊皮。
一老一少两个靠猎熊为生的猎人,正在追逐一头成年棕熊。
这只棕熊就是巴特,它被年轻猎人打伤了左肩,痛苦的长啸着,逃进了密林深处。
在逃亡的路上,受伤的巴特熊为了报复猎人,砸毁了他们的东西,还拍伤了他们的马匹。
老年猎人见状怒发冲冠,发誓要杀了巴特。
受伤的巴特血流如注,一瘸一拐的跑着,惊慌失措间,他和失去母亲的小约克相遇了。
同是天涯沦落熊,小熊约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救世主,它想靠近巴特。
但在伤痛中的巴特并不想接受约克,可看到小约克不顾一切地替自己舔舐伤口,被感动了。
巴特从此接纳了约克,不仅带着它抓鱼,还教它捕食猎物的方法。
被报复的猎人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找来了许多猎狗,并做了一个陷阱,想要杀掉巴特,报一箭之仇。
猎狗有十分敏锐的嗅觉,很快找到了巴特的位置,狗与熊的战斗两败俱伤,巴特受了伤,猎狗也死了几条,山洞里的约克最终也被猎人发现,带回去用绳子拴到了树上。
猎人对约克很友好,喂它水和奶酪,逗它玩。
夜深人静的时候,约克在一堆熊皮里发现了自己的母亲,它依偎着妈妈的皮毛上睡着了。
第二天,猎人再次去捕杀巴特,巴特却在山崖后面安静得看着他们。
看到那个打伤自己的年轻猎人去悬崖边找水,巴特紧随其后,悄悄截断了他的后路。
有人相见,分外眼红,巴特嘶吼着,猎人一时间被吓得魂飞魄散。
此时身处悬崖无路可逃,猎人想拿起石头反抗,但他最终还是跪下来求巴特熊原谅。
巴特怒吼了一阵,不屑的看了一眼猎人,走掉了,它选择了宽恕。
逃脱掉的猎人慌忙找到了自己的猎枪,端起来对准了巴特,最终还是良心发现,没有扣下扳机。
他又担心棕熊被伙伴伤害,于是对天放枪,试图将巴特赶走,走得远远的,走到密林深处。
那位老猎人闻声赶来,对着棕熊远远的背影,举起了猎枪,被那位年轻猎手阻止了。
因为这位年轻人,已经从一个猎人,变为一位生命的拯救者,亲身的经历,令他顿悟了许多。
一老一少两位猎人就这样远远地看着巴特熊离去,人与熊都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赎,这正是影片的导演想告诉观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双赢的选择。
又一个冬天来临,雪花飘洒在落基山脉,巴特和约克走进了洞穴,它们要开始冬眠了。
影片拍摄于特效技术尚十分匮乏的上世纪80年代,这部以动物为主演的影视作品,却能呈现得浑然天成,《熊的故事》这部影片当得起所有的赞誉。
影片以熊的视角,以近似纪录片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特别是真实动物的演绎几乎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尤其在人和自然关系越来越不够和谐的当下,《熊的故事》更显得温馨,暖心,也更具有时代意义。
人与自然,是破坏还是共存,是杀戮还是珍惜,这个很久以来的哲学命题,似乎从来就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自然中依然有宽恕与和谐,这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作为自然的一员,人类只有真正认识到共存意义并将其付诸实践的时候,很多天灾才可以避免,诸多人祸才不会出现。
不能不说,影片的主角,巴特熊的表演,对影片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7年,巴特熊生于巴尔的摩动物园,出生第五周,便被电影驯兽师收养。
在《熊的故事》这部影片中,巴特从50多头熊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熊的角色。
电影获得超高口碑和如潮好评后,1998年,巴特甚至凭借自己的表演,作为嘉宾被请到了第7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
作为一头熊,巴特获得了许多演员终其一生,都无法获得的荣耀和成就。
所以,它和影片中扮演小熊约克的Youk the Bear一起,都被作为主演之一,其名字出现在影片末尾的演职员表上。
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