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甲骨文改造成金文。
作业要求:1、读贴思考:这个金文跟成熟时期的西周时期的金文或者是跟散氏盘有什么区别和共性?2、老师给大家提供的那个椭圆形的那个金文铭文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怎样去把他们做一个过渡的感觉出来;3、作业的落脚点就在那个椭圆形的那个金文的盘,要很好地去分析其中的字型、特点以及它哪里像甲骨文,哪里接近金文,有什么样的气质,什么样的特点要提炼出来;书写的时候,我们还要加一些"块面"的东西进去,因为金文它的特点就是不仅是线,它还有面,浇铸的时候它会有些面的东西,写的时候,"面"需要再去做一下。自己另行找一片甲骨,去分析它的造型、它的章法、分析上下字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结合的金文基本的特点去做这个作业;4、注意书写的线质,苍茫感,且要写松,字形要摆动写活泼,注意写法、气息、字的构造;5、注意当我们要甲骨文改造金文时,我们要表达这二者之间传承的痕迹,不是彻底的否定甲骨文或者彻底的跟甲骨文去作一个断绝,它里面会有甲骨的痕迹,但是要有金文的特点,要表达出甲骨文"刻"的痕迹、“方”的感觉;但是这种寻找二种之间传承的过程,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我们学书法不应该每天就拿出一本儿贴,照着临了一遍又一遍,那种机械的去模仿,要进入到一个更深层的含义,去挖掘它内在的一些肌理以及内在的一些规律;6、学习书法的模式和方法:学会提炼出一些特点和价值出来,这个是我们以后所有的学习过程中包括汉隶,魏碑,肯定会要做的一个功课。战术上要勤奋,战略上不能懒惰,多思考、联想;7、《散氏盘(五)》课,"土"和"浪"好像都是贬义词,好像都是褒义词、又好像都是中性词,其实就是你不必非得去"浪"或者非得去"土";不去评判是非与好坏,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你可以更"浪",也可以更"土",但要有分辨这个"土"与"浪"的能力,要有这样一个视野和审美的这个准度;课程中给大家举得好多的例子,周朝、商朝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所以说呢,我们会通过这样的一个开放式的一个态度的去理解,去接受;而我们自己的书写,可以根据你喜欢的风格去选,比如《大盂鼎》《史墙盘》就是跟《散氏盘》很不一样的两种风格,不像《散》开张,它们更静气、优雅,你喜欢它们的风格都没问题,你也可以写出静雅、优然、恬静的感觉;
另外,从别的书友得到的意见分享:
1、大篆多铺亳写,少用笔尖,要运用笔肚甚至笔根写,提倡站姿写大字,三指执笔,动用转腕,求灵求活,忌唐人五指执笔法;2、勤写多写,熟能生巧,字无百日功;3、收放、大小、欹侧、转折、打破固有观念,求古意古趣,明确草篆的根由;4、多交流,不迷信,不自恋,冷靜思考
没有做改造,只写了一副对联。
我的作业
师如是说老师评价:
敢写这么大,这幅字写的胆子很大,我很欣赏。能写这么大,线条还能把持的住,这很不错。不足:这个字间距太匀,需要加强一下字的间距。第一行倒数第二个字,第二行第一个字还是有这个大小的变化意识,但是体现的并不算特别明显,需要加强字的大小对比。
集体通病:
1、整幅字的作大小字对比处理,不要每个字一样匀;2、字与字上下间距太匀; 3、大多数同学倚侧做的不够;4、单字的粗细对比;5、集体通病:1、字与字太匀;2、字的大小关系;3、字距; 4、收筆,尖不要太多,否则没有古朴的感觉;5、遇到枯笔可尝试绞锋收笔;6、甲骨文刻在甲骨上,比较庄重,多用方笔,大部分人写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