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显乐台凭吊

显乐台凭吊

作者: 邓文伟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23:13 被阅读56次
显乐台凭吊

“显乐台,俗名东殿庙,南按(注:应为岸字)胡公渼水绕台而下,北经玉蝉投入渼陂,历史悠久……”

这是冬至节前夕,我扶贫归来,途经鄠邑区丈八寺北堡村时,为村东的东殿庙远景所吸引,趋近拜谒而见到其功德碑上的记载。

显乐台凭吊
显乐台凭吊

按照东殿庙里的碑石记载,结合丈八寺的地貌特征和文史资料,似乎约略可以感觉到:一是自周代以来,沿着古涝河西岸的丈八寺先民们,都是按照“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格局择地而居的,同时选择面南阳宅东为上且倚涝水,西侧高土台为下而作墓地的布局,确实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二是东殿庙的来历,其实是和丈八寺南堡的庙宇相对而言的,兹因为涝河古道刚好在丈八寺村处拐了一个弯,向东而去,于是才有了上下两个都是依河岸而建的两处庙宇,也许时人免于混淆,便按照东西方位,将东边的庙宇称为东殿庙罢了。三是东殿庙之所以又被称为“显乐台”的缘由,主要还是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所构成,这在“东殿庙重修碑记”上有述说,不再复述。四是古老的国槐树,似乎默默地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的故事,然而如今早已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是一层厚厚的枯叶。五是曾经的汉塚已经无法考证出其具体位置,安葬的又是哪位显贵,真是印证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名言。

显乐台凭吊
显乐台凭吊

仔细读罢碑文,那曾经的胡公泉、渼水泉泛着粼光而悠悠北去,和风下柳枝袅娜垂條,秋稻送香的宜人风物景致,岂不让此间彰显出和乐舒爽的氛围么?

按照古人的描述,我站在庙前土台处,依次远望终南山下的涝河古道“斑痕”、鄠邑区田园的景物,似乎去追寻古时先贤们的感受,来一次冬日暖阳下的尽情体验。然而,现实让我失望了,古先贤所享受的美景早已是荡然无存,于是我不免伤感,慨叹起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来。

带着内心的不快,我离开了显乐台,虽没有体味到此间的乐趣,但感觉正在治理的渼陂水系,还是给了我一点冀望。

显乐台凭吊

附:东殿庙重修碑记

夫东殿庙者,兴而废废而兴。位于户县西南十华里丈八寺北堡东郊古涝河西岸,原三面渼水一面临陆,地势高拔,皂柏参天,总规模五亩许,有庙宇九座共廿五间余,座北向南,有南门、西侧门,东、西两院,中央一石砌台,长十丈、宽五丈余、高一丈,下筑石梯,上修普济殿、献殿、卷棚转檐等,五脊六兽,雕檐画壁,升门云牙,五彩缤纷。上有菩萨爷,下有药王洞,左有城隍庙,右有土地堂;东院文三司和娘娘对峙,西院武三司和堂房并联,王灵官镇守南山门。建筑宏伟,南瞻终南、北赖汉塚、东眺柳稻、西览村烟,游人夸口赞赏不绝,不愧有小五台之称。据附近出土文物汉塚、皂荚树等方面考证:大约始建于东汉,清代回汉内战被焚。光绪辛卯即公元一八九一年重修。十年浩劫前夕一九六四年又毁。整整廿春秋善信消迹杂草茂生!……

相关文章

  • 显乐台凭吊

    “显乐台,俗名东殿庙,南按(注:应为岸字)胡公渼水绕台而下,北经玉蝉投入渼陂,历史悠久……” 这是冬至节前夕,我扶...

  • 巴行散记系列(时间的灰烬)

    一 唐诗中,渔夫比较喜欢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那是两次孤寂的凭吊。在苍穹下的诗人背影,渺...

  • 快乐乒乓

    一网平分两块台, 你拉我削显英才。 居家运动增体质, 流汗松身乐开怀。 一网平分两块台, 你推我挡展风采。 银球飞...

  • 龙威东方

    词曲唱:陈显乐 ...

  • 凭吊

    一 它把皮囊扔在了荒野 一匹马儿,老了 在一个喧嚣的冬天 二 俯下身子,捡起一块冰冷的石头 剥开,吮吸 甘之如饴 ...

  • 凭吊

  • 凭吊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月怀古,又有几个李太白。 自由,浪漫,放荡不羁。 悲苦,困顿,疲惫不堪。 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才能...

  • 凭吊

    谁是千古风流 谁在望月追念 谁谓英雄豪杰 谁解乱石惊涛 我不关心历史 只在倒背如流里一回回将你,凭吊 雄姿英发,羽...

  • 凭吊

    令尊有女如斯夫 心中安然行归途 佳期如梦盼汝姝 乘风破浪困痛无 永诀重逢仰天路 俯瞰平生泓沛图 拓遍朱砂念家父 备...

  • 凭吊

    影子被夕阳拉的长长大地即将被夜幕罩上黄昏与黑夜正在较量黑暗力量在慢慢增强即便两鬓白发已苍苍即便昔日战场已荒凉即便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显乐台凭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ez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