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意义》
1.一件事之所以让人感到快乐,往往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快乐的性质,而是它与过去的体验形成了反差。
2. 最理想的人生就像是在连绵起伏的山脉间跋涉:一段攀爬的痛苦换来一段在山顶赏景的惬意,然后拍拍身上的尘土,起身攀爬下一座更高的山峰。
3. 苦乐参半就是人生的最佳状态。因为生活的幸福与意义,仅在我们超越痛苦的过程中浮现。
4.布鲁姆教授指出,幸福不只来自快乐的经历,还可以来自对痛苦的超越,为目标拼搏时的艰辛、生活中的种种挑战,甚至是那些让我们感到不适的经历,它们都可能成为幸福的源泉。
5.当我们在奋斗中找到确定感,在挑战中体会到掌控感,在经历中感受到意义,痛苦就会转化为让生命更丰富的养分。
6.征服挑战时感受到的痛并快乐着,来源于我们“确定”付出可以带来收获。如果我们的确定感太低了,我们的感觉就不是在登山,而是在一片四处荒芜的荒园里行走,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
——以前我们的祖先在打猎后一天或者几天之内就可以拿到猎物。很少出现月初打猎月底才能拿到食物的经历。而现在我们的日常是工作一个月月底才能拿到工资,工作一年年底才能拿到奖金,而且不是实实在在的肉块,而是银行卡上一串数字,比较抽象。
7.如何超越痛苦获得愉悦?增加确定性。有两个办法可以增加“确定性”。
1)制造清晰、及时、丰富的反馈。对了继续,错了就改进。
2)有限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去健身学习,因为在同一个时刻中我们总是默默的将这些事情和其他的事情做对比。因为很多其他的事情当下就能看到成果,比如说和朋友出去吃饭就得到了快乐。而健身和学习这件事情是否有成果是存在不确定性的,而且是长期性的,给到的反馈时间太长。一个人有太多的选择性,就很容易去放弃比较重要的事情。(是的,我学英语就是这样的,似乎总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8.用确定性超越痛苦
人们会高估短期之内取得的成果,低估长期主义带来的成就。这个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要挑战爬珠穆朗玛峰,因为山就在那里,我们去爬它,这是一种确定性。但是当我们说一年之后怎么样,10年之后怎么样,我们退休之后怎么样,其实,是因为我们有不确定性在里面,当你确定了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那就可以去做。
9.用反差感效应来超越痛苦,获得快乐
可以运用反差来获得快乐,比如说当一个人去攀登高峰之后那种疲惫,然后之后稍作休息就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当一个人在炎热的天气突然进入到空调房,就是一种很大的幸福。当一个人无比辛苦地完成工作后获得的短暂休息,就会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10.生理的不适会缓解生理的不适。比如说当一个人精神上有一些不舒服,比如说有愧疚的心情、焦虑的心情,那就通过跑步的方式或者是让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方式,就可以让自己获得一些快乐。
其实人是善于感受到差异和变化的,所以我们经常在对比中获得快乐。
10.收放自如的良性自虐的控制感,会带来的快乐。如吃辣、看恐怖片、极限运动。人们喜欢即时的痛苦和快乐。
11.用意义感来超越痛苦
比如养孩子,比如奉献精神。
希望大家在面对人生种种困境时,既不逃避,也不被打倒,而是学会超越痛苦,收获更有深度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