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观影报告
是好是坏都别争了,放轻松,地球最后的夜晚适合梦游

是好是坏都别争了,放轻松,地球最后的夜晚适合梦游

作者: 观剧团长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14:48 被阅读8次

    文 / 龙猫

    一开始,这片子给本猫的感觉很混乱。

    叙事的碎片化让现实部分(2D部分)在展现上太急躁,很多镜头为了摆拍而摆拍。人物的出现更像是作为故事的转述者,一字一句生硬地重复着台词。

    尤其是在探监一部分:追寻情人的下落以及图片的故事让角色所处的世界超现实化,诗性的转述台词不像是从一位犯人口中说出,倒像是作为主角错乱回忆中的一部分,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可能压根就没现实世界什么事。

    1  记忆

    毕赣的作品追随的是过去,《路边野餐》时就是如此,《地球》也一样。在前者中出现过的「记忆与梦」的论题,后者同样如此。

    梦是虚假的没错,但是记忆也未必真实。

    梦让陈升来到了过去,看到了他想看到的,找到了他想找的人。

    梦也让罗纮武的记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让白猫复生,使情人善良。

    然而,记忆本身却和梦千差万别。

    《路边午餐》强调的是梦境,所以关于现实的部分非常少。而在《地球》里,因为资金充裕,很多本来在之前被略去的符号展示,又重新回到了大荧幕上,比如白猫吃苹果的长镜头、白猫妈妈的片段、情人和罗纮武一吻定情等等。

    「诗性文学」被「镜头文学」所取代,让记忆的寓言变得细碎,无法去揉捏成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展现的独立文本。

    诗性影像的展现其实并不是毕赣的强项,而是王家卫或侯孝贤的强项。毕赣的优势在于用对白营造影像,而不是影像代替对白。

    事实上这种借代的手法阻碍了电影本身无限的可能性——要么是对白,要么是影像,对白和影像的符号重复的时候,只有强调符号时才具有意义。

    所以,其实影像只是毕赣所创造的梦境的一个延伸。有时候,它不具备任何意义;有时候,则代表所有意义。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的话,应该是:影像是剧本(对白)的留白。

    那些留在人物对白中间的真空片段,仿佛是一段段被切碎了的记忆。

    这样倒解释了为什么前文中所提到的「镜头文学」出现的原因了——为了让记忆碎片具象化展现在观众面前。

    同时这是前作《路边野餐》所缺少的部分。记忆部分被加以强调,从而让《地球》的故事显得很零乱,或者说复杂。

    但这种复杂和凌乱,是毕赣讲故事能力不够吗?

    本猫觉得应该不是。

    在第一遍看时,我们很难去梳清电影的故事线,所以陷入一片迷茫之中。但事实上,我们没必要去梳理它们,那些都是记忆的碎片。

    故事的开头被放在了电影的简介中,那才是故事的原本。而电影本身,则是故事的重新整合,打乱和重组,从而变成一种新的形式,让记忆的碎片化变得具体起来。

    记忆就是这样的,没有头和尾,更多的是片段和片段的展现。

    有时,甚至会有记忆的重叠。

    将抽象的记忆用影像来展现出来很难处理,毕赣选择了通过对追溯过去的罗纮武的当前生活和错乱记忆的双重展现,让简单的双线叙事很好地处理了两者的关系。

    但是,用文字表达往往具有独断性,想要去分辨两条叙事线的先后关系,必须要对记忆本身进行思考——思考记忆的展现形式,以及它与当前生活所存在的种种联系。

    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我们回忆一件事情很简单,但我们什么时候试着跳出回忆来思考回忆本身呢?

    或许一次都没有。

    《地球》的现实部分,各个角色依次出现,同时也被各种符号所占据。像是主角母亲的红色头发、白猫的苹果、情人堕掉的胎儿和乒乓球、爱情和旋转的房子等等,这类具有提喻性质的符号隐喻让电影的形式清晰化。

    所以,我不止一次觉得,3D部分的梦境,其实是2D记忆部分的一种满足,也就是老生常谈的弗洛伊德的那句:梦是欲望的满足。

    《地球》的梦,让所有缺失的记忆都得到了满足。


    2  梦境

    关于现实中的故事,本猫觉得已经不需要多加叙述,到了梦境片段,则迎来了毕赣最拿手的造梦环节。

    本猫很喜欢毕赣所做的2/3D的交互环节,仿佛当观众戴上了3D眼睛后,真的就窥见了主角的梦境一样。

    这种交互在今年的年度大片《黑镜》(交互篇)中也用过。一种类似主机游戏的互动感,让观众和角色的距离更拉近了。

    而对于本猫来说,电影到这里才真正进入了主题。

    相比起《燃烧》的文本多重性,《地球》则轻松得多。

    无论是现实和梦境的形式隔离(2/3D的分割),还是人物塑造上的符号象征,都让电影文本触手可及,而不似《路边野餐》和《燃烧》摸不着头脑。

    这样一部电影,用隐喻的手法去拆分也好,用梦和现实的手法去解释也罢,都是可以的。而且在梦境桥段里,符号本身被完全定义在了人物身上,更让符号的隐喻也变得清晰起来。

    梦境中,罗纮武先是遇见了夭折的孩子小白猫(他给取的名字),又遇见了善良的凯珍(神秘的万绮雯的理想化形象),再者是他的母亲,一头红发的女人。

    三个符号,象征着存在于罗纮武心底深处的三处创伤,通过梦的形式使其愈合和圆满,最后在旋转的房子里,延续了他和情人戛然而止的爱情。

    本猫很喜欢这样的结局设置。虽然很理想化,但圆满本身就足以让人欣慰。

    这部片子与毕赣的前作不同。如果说《路边野餐》是「散文诗」的话,那么《地球最后的夜晚》则是一首「格律诗」。虽然没有了前者的洒脱,但多了一份严谨,多了一份思考。

    形式的创新已经很困难,重要的是真的成功了。这样的大胆做法本身就值得鼓励。

    3  最后的夜晚

    无论片子经历了怎样的宣发,但是毕赣的故事仍然是给特定的群体看的。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美好,旁人无法理解。它是属于一个人最私密的记忆,只有你自己懂得那种感受。

    《天使之城》里有一句话本猫一直很喜欢。男主角天使赛斯为了心爱的女人玛姬下凡成为凡人,但是第二天玛姬就因车祸死去。

    同伴问他:如果你早知道事情会如此,你还会这样(下凡)吗?

    赛斯回答:我宁可要...…闻到她的发香,亲吻她的嘴唇,抚摸她的手...…也不要没有这一切的永生。

    这部电影给了本猫太多的冲击,很多想法需要沉淀下来才会更加深刻。

    所以,关于这部影片的争议和荣宠,都让我们留给时间和以后的我们去证明吧。

    放轻松,权当是一场梦游。在梦中,你的地球或许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好是坏都别争了,放轻松,地球最后的夜晚适合梦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io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