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作者: 1f6b6920443d | 来源:发表于2017-11-06 20:25 被阅读0次

    如果你图谋不轨,这篇文章至少值百万。

    如果你是有点钱的小白投资人,这篇文章至少可以避几个雷。

    标题是朋友圈一个连续创业者的感言。

    事实,也的确如此。

    不谈久的,过去5年,叔看的到市场上火的、来钱的快的生意。不夸张讲5-7成都是坑蒙拐骗。并且,还主要集中于金融领域。

    因为叔一直以来主攻P2P,所以聊到这,肯定有人问:那P2P是不是坑蒙拐骗?

    在这里,叔可以明确告诉你,P2P行业骗子很多,但P2P不是坑蒙拐骗。而且进入P2P的骗子都很low。

    做金融的人,基本都知道一句话:赚钱,不能成为最后一棒的接盘者。不管责任还是风险。

    但P2P因为国情原因,参与者基本必须要做最后一棒的接盘者。也就是说,你好好运作,万一运转不下去,基本上就可以收拾一下行李去班房报道了。

    至于那些利用P2P名义,骗点钱就跑的。也不是什么赚钱,因为结局多半要亡命天涯。

    同理,传销也不是赚钱的生意,即便你是最上游的老大,但明摆着触犯刑法,大部分最终也是亡命的主。

    有一句说的好,赚钱的生意都在刑法里。

    但只是看到这个份上,说明智商还不够。

    真正赚钱的生意,实际是那些利用人的贪嗔痴妄念,游走在刑法边缘勾当。法不禁即可为,永远要快监管和法规一步。

    下面叔盘点一下最近5年,赚快钱的“坑蒙拐骗”的生意。

    在盘点之前,首席申明一下:

    写这个,叔不是愤世嫉俗。社会本身弱肉强食,活在当下,你得承认这个现实。

    叔即不是鲁迅笔下的彷徨者,也不是呐喊者。

    写这个,唯一的目的就是在叔的地盘,给叔的粉丝唠嗑几句:

    这个坑蒙拐骗为傲的社会,如果你玩不过他们,尽量躲着吧

    当然,如果你想玩,叔也不阻止,成年人社会,责任自担,自求多福。但不要坑了身边亲友,钱没了可以赚,关系断了,可真众叛亲离。

    1、一元购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朋友要喷叔:一元夺宝怎么赚钱,老子花了1万块钱都没抽到个叼毛。

    叔答:记住,赚钱的都是坐庄的。下面叔谈的赚到钱的,都是坐庄的。

    一元购最早开始于广东地区。又叫一元夺宝。也衍生出两人夺宝等亚种。

    这东西当年有多火?

    养猪的丁磊网易都搞了一个网易一元夺宝。现在微博上,也依然有“夺宝”游戏。

    据圈内人爆料,早年干这个的,都已经身价几千万。

    无任何成本的生意,只要有人来玩,就赚。启动只需要一个软件,开发一下估计一两万块钱。

    一元夺宝的基本的操作:一个5千块钱的手机,拆成1万份,一份1块钱销售,然后等卖到一万块的时候进行抽奖。抽中的人得这手机。

    很多时候,平台还会故意自己内部人中,奖品循环使用。

    所以,最近金融监管部分就看不下去了。

    给这东西下了两个定义:

    给奖品的,叫赌博。

    假抽奖的,叫诈骗。

    然后,你会发现,当年干这个都赚肥了,洗白上岸了。包括网易。

    2、微商

    因为叔自己也涉及电子商务,所以也偶尔会关注微商。

    但过去几年,微商能做这么火,叔是有点诧异的。

    后来加了几个做微商的人,就恍然大悟了。

    微商的模式,脱胎于安利这种直销。

    但如果只限于直销,微商是不可能这么火的:

    一个是微信朋友圈的“流量”是非常有限的。

    一个是大部分产品的利润是无法支撑一个业余微商参与者的热情,而上游“厂商”必然是微利。

    还有一个是,80%的人必然是拿了货什么都卖不出去的。销售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

    所有,“聪明”一点的“厂商”必然把赚钱的眼睛投向不断加盟的经销商,通过鼓励下游不断发展经销商一层层赚钱。

    东西卖不出去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想赚钱的傻瓜源源不断地加盟。

    这就变成了传销

    但法律来不及追究,也暂无法可依。

    好了,回顾你的朋友圈,去加盟做微商的有几个靠卖东西赚了钱?

    记住,赚钱的都是坐庄的。

    3、众筹

    说众筹是骗局,这话不恰当。

    但说众筹行业80%的人都在坑蒙拐骗,我想这话应该没几个人有疑义。

    众筹从模式讲,其实是一个好东西。

    很多人有钱了,就想到投资。投股票嘛,被割韭菜,投P2P嘛,来钱太慢。于是,有人搭了个网站,告诉创业者,你们创业没钱可以把项目发到我们网站上来;告诉投资人,这个项目万一火了,上市了,以后都是几十倍几百倍的回报。

    逻辑上看,非常有道理啊。还支持了创业,支持了中国产业大转型。

    但是呢,现实是残酷的。

    具体落到实处,做众筹平台的,不专业。投资人,不专业,也没多少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规划。

    然后,各种骗就有机可乘了。很多骗子就靠着众筹平台给发了家致了富。

    那众筹平台能不能请点专业的人来管管?

    这话又理想了一点。

    众筹火了之后,大家是一窝蜂做众筹。项目少,众筹平台多,投资人多,大家抢着要项目。

    作为平台,反正钱不是自己出的,做一个还有佣金,不做,平台即没人气又赚不了钱。所以,大部分众筹平台无形中就屁股决定脑袋,站到了骗子一边。

    最典型的就是36氪,连续出现了猿团跑路,海河金融雷掉的闹剧。

    最后,亏的都是接了最后一棒的投资人。

    4、区块链ICO

    最近叔的朋友圈对于ICO走火入魔的小伙子很多。

    当下最火的高智商坑蒙拐骗“概念”。

    叔其实对于比特币和区块链印象都挺好的。不过对于比特币的投资定义,叔基本也是保守的观点:投机。

    现在比特币逼近3万,小赌怡情。入手早,坚持持有的人的确也有一夜暴富的。

    认识一个朋友,很多年前打游戏赚了一些比特币,然后就扔一边不管了。然后2013年左右从我这得知比特币大涨,于是莫名增加了几百万横财。

    但回到ICO这个话题,叔会毫不犹豫对它的评价:坑蒙拐骗。

    怎么说?

    先来谈谈ICO的概念(基本的故事逻辑):

    某人拉了几个合伙,对外号称要做一个牛逼的,要解决某个难题的区块链应用。然后建一个网站,发一个白皮书,到三方的区块链众筹网站众筹。

    为规避非法集资之嫌,众筹的不是人民币,而是数字货币比特币或以太币。而投资者得到的是一种叫代币的数字货币。

    为了刺激投资人投资这个项目,代笔会很快在数字货币二级市场网站上市,可以炒作拉高,可以迅速套现。跟股票一样。

    是不是看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

    所以,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和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已经给各路ICO项目到处站台。

    有一个叫http://Tezos.com的项目,共募集了2亿美金(数字货币折算成美金)。

    但聪明的你,也很快就会发现,这TM跟以前随便注册个公司在线下发行原始股的非法集资骗子有什么区别?

    是的,本质一模一样,但做了一些规避手段。

    叔的看法是:这种所谓的ICO项目,未来99%都会失败。但这没关系,如果针对理性的特定人群的话,正常的风险投资而已。

    但是呢?现在这些ICO项目,已经变成了随便拉几个程序猿随便编个故事就出来骗的博傻游戏,并且还公开发行吸引小白韭菜人群……

    好了,后面的故事就可想而知了。除了坐庄的稳赚,其他都是看谁跑的快的击鼓传花游戏。

    TM,比旁氏骗局更爽。崩了都没人任何法律风险。

    5、写于文后

    上面讲了几个典型,此外,还有什么现货白银、文交所,都是“合法”的韭菜收割大杀器。

    比起已经怨声载道的中国股市和期货,投资者在这些游戏里基本没有任何赢面。

    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现在和未来的骗局,已经发展到了眼花缭乱。

    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1、肯定有各路大神站台,昨天是孙宏斌、郎咸平,今天和明天就是李笑来、薛蛮子。

    没有他们,你们不敢投。

    2、肯定是利用人类的贪嗔痴妄念。

    没有这些念想,你不可能入坑。

    最后,叔再次强调:叔写这篇文章绝非出于愤世嫉俗。

    但不管你是图谋不轨,还是小心谨慎投资。

    都需要铭记:干任何事,都不要伤害到亲朋好友。人生一场,有些东西还是比赚快钱更重要的。人一旦众叛亲离,在未来将退无可退。

    这两年,P2P平台开始拿盈利作为公关手段:今天你2亿,明天他1亿。

    感觉个个发了大财。

    很多投资人也开始找“盈利”的平台投资。

    当然,也有宣称“亏的”。

    比如红岭创投和点融网,在最近的信批中各亏了1个亿多。

    刚在美国上市的信而富连续亏了好几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实际投资人关心的点还有很多。

    有些好事的投资人甚至跑到叔的后台教训叔:哎呦,叔你这个就不懂了。没ICP的平台,怎么能投呢?

    又好气又好笑。

    今天,叔给大家聊聊不同的点对于P2P安全的影响。

    一系列残酷的科普文。

    今天先谈盈利和银行存管。

    盈利

    市场上有一句急功近利的歪理:不赚钱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正确地讲,应该是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事实,大家都想赚钱。但赚钱也真的很难。

    一个公司,从不赚钱到赚钱,需要一个周期。

    据叔从从业者圈了解,P2P赚钱的公司真的凤毛麟角。

    但P2P的“盈利”其实很好“做”。

    P2P公司的主要支出:运营成本和逾期坏账垫付。

    P2P公司的收入主要是借款服务费,本质是利差。

    决定收入的是利差,利差的多少来自业务规模。所以P2P公司要赚钱,就要做规模。

    做规模,就要扩张。就会带来运营成本的大量支出。线上有技术运营团队费用。线下有网点扩张费用。线下小额贷款,开一个网点,一年固定成本至少200万。如果业务量上不去,就会出现纯亏损。

    业务扩张,就会给风控带来压力。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大部分都是刘邦,带10万兵就够呛。

    超过了管理边界,风险就会上升。

    也就是业务量上去了,也不一定赚钱,因为可能有大量逾期坏账需要垫付。

    但这个逻辑里,有一个很简单的制造“利润”方式。

    放贷的时候,收入是前置的,逾期坏账的风险是后置的。也就是规模起来,短期肯定“赚钱”。不正规的民间借贷首先是一大笔砍头息。正规一点的,也是一堆费用先收走。

    并且,风险后置之后还可以后置。

    在财务报表上。

    比如,一笔借款。借的时候,你收了20%的借款管理费,赚了20%。后面他还不出来,你跟他说,续借吧。本金不还。再收20%的管理费。

    报表上,你已经赚了本金的40%。至于本金,只要你的资金池流动不出问题。就让它“转”。

    但实际如果真还不出来,还是亏了本金的60%。

    P2P公司,或多或少有这种“聪明”的游戏。风险不断置后。而置后的风险,如果到某个临界点,还是有崩盘的风险的。

    所以,盈利这种事。抛开实际的逾期坏账去聊,也就是文字游戏。

    并且,实际的逾期坏账也很难查。毕竟一续借,就变成了正常借款……

    银行存管

    很多投资人唯银行存管说事。

    测评一个平台。

    后台经常有“资深大牛”跟叔讲:这个平台没有存管,不能投啊!

    仿佛,存管是平台生死存亡的“上方宝剑”。

    对于银行存管,其实很多人都有误读:

    1、误读了它的门槛

    很多人以为银行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东西。

    事实上,基本上你只要不是明显的庞氏骗局平台,都能签下来。

    签个银行存管,上个银行存管,本身不是事。

    2、上银行存管需要时间

    现在很多银行存管系统比较烂,所以很多平台都会慎重选择。

    其次,平台的业务不同,开发银行存管的麻烦程度是不一样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像拍拍贷这种大规模的小额贷业务,存管的系统要求就很大。所以,单独找了招商银行,然后也开发了很久。

    3、整改给平台的银行存管时间还是蛮充沛的

    这里就一句话:整改时间不是又延期了一年。个别平台甚至可以拖2年。

    4、银行存管跟安全的关联

    银行存管提高了平台的犯罪成本。但不能杜绝犯罪。

    特别是自有资产的平台,可以伙同借款人或者黑客市场搞一些有效证件,就能暗度陈仓。

    存管平台国诚金融暴雷,给我们几个启示:

    (1)存管的确能一定程度保护投资人利益。但非常有限。

    (2)存管不是安全的标签。平台有风险积累,上存管也没用。

    (3)存管不是核心的安全因素,不要太把权重放大。

    未完待续。

    期待下一篇,快快给叔点赞鼓掌。

    这两年,P2P平台开始拿盈利作为公关手段:今天你2亿,明天他1亿。

    感觉个个发了大财。

    很多投资人也开始找“盈利”的平台投资。

    当然,也有宣称“亏的”。

    比如红岭创投和点融网,在最近的信批中各亏了1个亿多。

    刚在美国上市的信而富连续亏了好几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实际投资人关心的点还有很多。

    有些好事的投资人甚至跑到叔的后台教训叔:哎呦,叔你这个就不懂了。没ICP的平台,怎么能投呢?

    又好气又好笑。

    今天,叔给大家聊聊不同的点对于P2P安全的影响。

    一系列残酷的科普文。

    今天先谈盈利和银行存管。

    盈利

    市场上有一句急功近利的歪理:不赚钱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正确地讲,应该是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事实,大家都想赚钱。但赚钱也真的很难。

    一个公司,从不赚钱到赚钱,需要一个周期。

    据叔从从业者圈了解,P2P赚钱的公司真的凤毛麟角。

    但P2P的“盈利”其实很好“做”。

    P2P公司的主要支出:运营成本和逾期坏账垫付。

    P2P公司的收入主要是借款服务费,本质是利差。

    决定收入的是利差,利差的多少来自业务规模。所以P2P公司要赚钱,就要做规模。

    做规模,就要扩张。就会带来运营成本的大量支出。线上有技术运营团队费用。线下有网点扩张费用。线下小额贷款,开一个网点,一年固定成本至少200万。如果业务量上不去,就会出现纯亏损。

    业务扩张,就会给风控带来压力。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大部分都是刘邦,带10万兵就够呛。

    超过了管理边界,风险就会上升。

    也就是业务量上去了,也不一定赚钱,因为可能有大量逾期坏账需要垫付。

    但这个逻辑里,有一个很简单的制造“利润”方式。

    放贷的时候,收入是前置的,逾期坏账的风险是后置的。也就是规模起来,短期肯定“赚钱”。不正规的民间借贷首先是一大笔砍头息。正规一点的,也是一堆费用先收走。

    并且,风险后置之后还可以后置。

    在财务报表上。

    比如,一笔借款。借的时候,你收了20%的借款管理费,赚了20%。后面他还不出来,你跟他说,续借吧。本金不还。再收20%的管理费。

    报表上,你已经赚了本金的40%。至于本金,只要你的资金池流动不出问题。就让它“转”。

    但实际如果真还不出来,还是亏了本金的60%。

    P2P公司,或多或少有这种“聪明”的游戏。风险不断置后。而置后的风险,如果到某个临界点,还是有崩盘的风险的。

    所以,盈利这种事。抛开实际的逾期坏账去聊,也就是文字游戏。

    并且,实际的逾期坏账也很难查。毕竟一续借,就变成了正常借款……

    银行存管

    很多投资人唯银行存管说事。

    测评一个平台。

    后台经常有“资深大牛”跟叔讲:这个平台没有存管,不能投啊!

    仿佛,存管是平台生死存亡的“上方宝剑”。

    对于银行存管,其实很多人都有误读:

    1、误读了它的门槛

    很多人以为银行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东西。

    事实上,基本上你只要不是明显的庞氏骗局平台,都能签下来。

    签个银行存管,上个银行存管,本身不是事。

    2、上银行存管需要时间

    现在很多银行存管系统比较烂,所以很多平台都会慎重选择。

    其次,平台的业务不同,开发银行存管的麻烦程度是不一样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像拍拍贷这种大规模的小额贷业务,存管的系统要求就很大。所以,单独找了招商银行,然后也开发了很久。

    3、整改给平台的银行存管时间还是蛮充沛的

    这里就一句话:整改时间不是又延期了一年。个别平台甚至可以拖2年。

    4、银行存管跟安全的关联

    银行存管提高了平台的犯罪成本。但不能杜绝犯罪。

    特别是自有资产的平台,可以伙同借款人或者黑客市场搞一些有效证件,就能暗度陈仓。

    存管平台国诚金融暴雷,给我们几个启示:

    (1)存管的确能一定程度保护投资人利益。但非常有限。

    (2)存管不是安全的标签。平台有风险积累,上存管也没用。

    (3)存管不是核心的安全因素,不要太把权重放大。

    未完待续。

    期待下一篇,快快给叔点赞鼓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kr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