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点点醒来,一点点盛开

一点点醒来,一点点盛开

作者: 卍半岛晴空卍 | 来源:发表于2022-06-27 18:10 被阅读0次

--- 读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一)

夜晚,一位愤世嫉俗的小青年敲开了哲人的门。他听说哲人主张“世界极其简单,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一直觉得世界混乱不堪、自己不幸的青年非常愤怒,他要当面推翻哲人的谬论。

经过探讨和辩论,哲人告诉青年一些他过去从未明白的道理:

1、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2、一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

3、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五个夜晚青年拜见哲人,从愤怒到怀疑、思考、认同到悦纳自己,孤独愤怒的青年开心地拥抱了这个本来就很简单的世界。一夜又一夜的与哲人深度对话,他一次又一次在思考,一点点地追求着真相:

1、人真的可以摆脱过去的创伤吗?

2、为什么自卑感不是真的?

3、满足别人的期待有什么不对呢?

4、人最大的不幸,是讨厌自己?

5、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勇气?

(二)

读完本书,最认同也是思考最多的是阿德勒关于“心理创伤并不存在”这一颠覆传统心理学观点的基本论点,就像一石击起千层浪。这股巨浪足以掀翻数百年的心理学根基。以前在研究案例和讲座时,很多人上来就会说,我因为原生家庭或者亲密关系的种种,所以造成了现在的种种。。。很多年来业内知名大V老师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宣扬创伤的论调,尤其是原生家庭的伤害,几乎覆盖了市面上所有与心理学相关的行业,咨询者和咨询对象,或者,导师对学生,都沉浸在创伤后遗症的阴影中,自怨自艾,不能自拔,与其说是治疗,不如说是戴着镣铐跳舞,一边痛心疾首,一边咬牙忍受。

想到这里,有点为自己暗暗庆幸,当年修习心灵成长,没有走传统路线,虽然当时阿德勒的理论没有接触过,但在个案和讲座中,我常常会问咨询者,你确定还要活在创伤里吗?还是你从来都没有想过,你现在真的可以化痛苦为力量?

阿德勒认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假若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给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那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选择。

过去如果经历了不幸,造成了现在的生活,那么保持现在的我,即使心里有各种不满或不甘,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是投入成本最低的方式,想改变又害怕改变,或者改变不彻底又回到老路上不如不变,干脆停在原地不动。所以一遍又一遍,强调过去的痛苦有多痛,过去的伤害有多深,目的只有一个:害怕改变。

阿德勒认为,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过去已然过去,遗憾和抱怨很没有意义,与其纠结遗憾,不如甩过手,从当下开始改变,咬牙坚持到蜕变成功。是束缚在苦难的茧里慢慢窒息还是挣脱囚笼化蛹成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在于改变的决心,否则,再好的导师也救不了你,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从业者陷入自困而不自知了。

(三)

自卑感不等于自卑情结。两者区别在哪呢?自卑感不是坏事,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而自卑情结是把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就像“因为A所以做不到B”,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其实只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去努力。

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成果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中玩乐或休闲时间。最终还是归结于缺乏改变的勇气。

如果仅仅是自卑在原地踏步也无可厚非,最可怕的是,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别人从而达到某种目的。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他永远都需要不幸,因为他需要用不幸来掌控别人。就像很多婚姻不幸的父母,常常会对孩子说,若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分开了。。。久而久之,孩子成了借口,也成了下一个不幸。

在愤怒,不安,自卑等情绪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诉求?是求关注,理解还是什么?不如直面内心,做最真实的自己,少走弯路。

(四)

我们没必要满足别人的期待。

把自己的人生课题与别人的分开。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即使是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坦白说,作为父母,这一点很难。可能其他任何一个角色,比如夫妻,比如朋友,比如同事,做到课题分离的难易程度都不如父母与子女之间,毕竟血浓于水,情感纠缠会让我们没法做到百分百理性。就像我和孩子之间,即使我十分懂得“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他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但依然不能免俗,经常会为了一些小事发生不愉快。比如,我很希望他练得一手好字,作业首先要卷面整洁,但他会以时间不够用,我要求严格来反抗;我们总是喜欢以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教孩子避坑,但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是泥泞还是坦途,他的只有经历才会成长。

哲人与青年的辩论好处在于,不仅仅是提出观点,更重要的是,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引导青年针对人生课题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如同父母与孩子,既要保持课题分离的边界,又要积极巧妙地引导他更好的成长,而不是消极地放任不管。

(五)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

只要存在,就有价值。

每个人都是宇宙中心,每个人都是共同体的一部分。小到自我,家庭,单位,大到国家,宇宙,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伟大的毛主席曾写过,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把眼界放大,学习遵从更大共同体的常识来处理“我和你”、“你我他”或者更大的“大家”的关系,就不会执着于小我。

这也许是道家所倡导的和光同尘,也许是佛家的无二无别。

(六)

收到朋友送的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正是我努力调整生活方式,积极改变健康状况的当下。书来得及时,读得及时。

十几年来,我一直饱受多囊体质的折磨,身体日渐长重,内分必失调,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过敏性鼻炎成家常便饭,各种身体状况层出不穷,在不断尝试调整之法又不断失败后我几乎认命了。但凡有人问起,我就会说,我是因为多囊才。。。无非就是想说我放弃了,不想努力了。

多囊成了我不想改变的借口,也成了我自卑的情结,甚至我还会和孩子说,你看,就是因为生你才这样的。仿佛,我也是一个不幸的人,脾气渐渐暴躁,精神越发消沉,常常陷入过度的负面反思,为什么变成这样?

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也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所以我常在矛盾,常会纠结。尽管强大的理智让我在外人眼里看起来人畜无害,但我经常会把不好的情绪传递给身边最亲密的人,我伤害了他们。

但以多囊这个借口逃避的借口就是心理和生理状态都越来越差,去年我差点被过敏“送走”,痛定思痛,我又一次开启了与多囊的斗争之旅。与其被它掌控了 我的健康,不如换个方式与它和平共处。

从去年开始,我认真服用中药,每天锻炼身体,从每天10分钟到现在可以坚持一个半小时,从稍微出汗就受凉犯鼻炎到现在频次降低,从一年体重毫无变化到现在减重7斤,从身体沉重到步履轻松,我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感觉被多囊控制的身体正一点点地苏醒,一点点地要破茧,即使离健康指标还相去甚远,但黎明前的至暗时刻已经突破,曙光已现。

(七)

人终其一生,终究是与自己相处。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就能与世界和谐相处。

任何不快的情绪,根源在于没有真正接纳自己,没有活在当下,总是以过去的经历为借口逃避,总是把遗憾当作现如今失败或不努力,不前进的理由。鼓起勇气迈出一步,不抱怨,积极面对会生种种境遇,解决问题,过好当下,不自卑不自大不抱怨,积极改变,勇敢追求。

生命短短数十载,带着体验的心情而来。觉察,体验与珍惜,在信仰的强大精神支柱下放松去“观”世界,以达到观自己。“我”不属于任何人,也不属于“我”,存在只是一种符号,每个人对应宇宙皆渺小如芥子。别太执着,仿佛对于任何人而言,“我”都没那么重要,不如轻松点,淡然过好每一天。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感恩所有善知识的加持,让我逐渐感受到宁静是强大的力量。愿真实的"我"一点点醒来,一点点盛开。

        读书会第二期完结于22年夏至

相关文章

  • 一点点醒来,一点点盛开

    --- 读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一) 夜晚,一位愤世嫉俗的小青年敲开了哲人的门。他听说哲人主张...

  • 22日语录。

    查理芒格说,每天醒来至少感觉自己比昨天进步一点点,聪明一点点。

  • 盛夏的紫薇花

    清晨,太阳一点点升起,天空开始醒来,光在绿叶上一点点移动。被太阳晒到屁股的花儿、草儿、树儿各个伸着懒腰醒来,跟着微...

  • 一点点

    一点点希望,一点点失望。 一点点高兴,一点点生气。 一点点迷茫,一点点孤寂。 一点点时机,一点点契机。 一点点靠近...

  • 给自己留点思念

    给自己留点思念 就一点点 朦朦胧胧存放在心间 在心里缕缕的盛开 随窗外的白云慢慢的飘散 给自己留点思念 就一点点 ...

  • 无关情爱,只是失眠和怀念

    生活里一点点小美好,一点点慵懒,一点点纯粹,一点点真实,一点点无所畏惧,一点点艺术,一点点思考,一点点漫无目的时间...

  •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投资大师芒格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睡觉前,要比你早上醒来,聪明一点点。” 每天聪明一点点,日积月累,你和别人的差距...

  • 精神的食粮

    早晨醒来,天还是黑乎乎的,不知道几点,想要起床看点书。虽然看书不成手,每次只能看一点点,但是既使只看一点点...

  • 静等花开

    一朵花,从刚开始种植到发芽长叶一点点的生长。 鲜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一点点的,施肥培育,剪...

  • 2020-11-14

    我要勇敢一点点,自信一点点,乐观一点点,努力一点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点点醒来,一点点盛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lo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