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519:该“摔”手机了
时光走进2月,春节刚过,2023年就过去了十二分之一。中学的孩子们要比小学提前两天开学,她们再次进入紧迫倒计时的战鼓之中。
一些孩子在赶作业,一些孩子已经开启了课外辅导班的学习节奏。
是呀,都该收心了。
中午,三位小学时的同学聚在一起,去年毕业后,她们选择了不同的中学,有对口、有私立,也有小语种特色的中学,但都不影响她们闺蜜的关系。
“我作业快做完了,在假期里,我要求自己每天做一点,这解决了我的开学焦虑症。”
“我还有很多呢,估计又要开启通宵赶作业模式了,唉!”
在作业上,三位同学的表现不再一致,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塑造,驱动着她们各自成长的快与慢。
不过在一点上,她们竟然出现一致的情况。
“我手机被妈妈摔过,不过后面修好了,换了一块屏幕。”
“我手机也被爸妈摔坏了,不过修不了,里面的液都漏出来了,坏,原来 也能如此彻底。”
“我是自己把手机给摔坏了。”
大家忽然向她投来敬佩的目光,古有“头悬梁锥刺股”,今有摔手机明志呀。
“那呀,是自己失手摔坏的,我的苹果6S呀。”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手机坏了,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而对于父母而言,常常对这样的损失表现出窃喜的状态。
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常常让父母的做出全中国高度一致的动作——摔手机。
尽管大人们自己也离不开手机,因为手机承载了太多的欢乐,不管是购物、消遣、还是娱乐,但有时我们又视它为洪水猛兽,特别是看着孩子拿着手机的样子。
马上开学了,想必漫长的寒假,孩子们对于手机的亲密更加难以割舍。
此刻,倘若不是孩子自己摔手机,父母也要摔出手了。
当然,摔未必是真摔,但阻断这层过于亲密的关系还是有必要的。
不是说,距离产生美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