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看电影是什么时候?我的上一部电影是2020年底看的《棒!少年》,今年开年大热的几部片子,统统没有看。现在,好好看一部好电影的机会太少了,碎片化的时间、日常忙碌的状态,往往没有办法沉下来去欣赏电影。
遇到《解忧电影院》,是书籍和电影的一次美好相遇,在人心里留下点点星火。
这是一本适合在睡前阅读的书。每一篇文章的篇幅都不长,但都温暖而治愈。书的作者水尢、水某是一对爱看电影的夫妻,也是百万粉丝的博主。他们在2012年创办了“ 那些电影教我的事”这个账号,与读者们分享观影心得。
”解忧电影院“是其中的一个固定专栏,用电影内容,再结合两位博主的亲身经历,去解答读者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疑问。这本书中选取了其中的50封来信,关于学业、感情、工作、人际和自我五大主题,用100部电影去疗愈50颗焦虑的心。
这是电影的故事、读者的故事、两位作者的故事以及我们自己的故事的相互融合,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01 有电影相伴的日子
看完这本书,让我回想起自己以前经常看电影的日子。于是,打开豆瓣,去找自己标记看过的电影。
标记的第一部电影是《蓝色大门》,现在已经想不起具体的情节了;但还能回忆起来,电影里潮湿的青春气息。一起回忆起来的,还有从这部电影延伸出去的属于我自己的青春记忆,以及结尾那句“站在蓝色大门前”。
我慢慢翻着自己的电影记录。看到《海盗电台》,想起电影里他们在那艘船上的“疯狂摇滚音乐生活”,也想起最后船沉没时,大家自发去救那些“电台主播”。这不是第一次通过电影看到音乐的力量,但依然撼动人心。
看到《深夜食堂》,想起片头女声的低唱,想起刀疤脸老板,想起那家在深夜12点才开门的“小食堂”。大概也是通过这部电影,发现还有这么多人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看到他们生活背后的创伤。
看到《志明与春娇》,想起那个经典的后巷点烟场景,想起他们两个在抽水马桶里倒干冰冒烟的场景,还想起那句“I miss you”的倒写。
看到《心动》,想起他在冬日街头把她裹在大衣里的情节,想起他送给她一盒自己拍摄的天空照片,告诉她”这是想念她的日子“。
原来电影带给我那么多回忆。这些电影记忆混合在自己的成长里,陪伴着我,影响着我。大概遇到《解忧电影院》这本书是一个契机,提醒我该好好看电影了。
02 用电影解答疑虑
不是每个游荡的人都迷了路,或许他正在追逐一个你无法想象的梦。——《 小丑》
这世上有两种假的正义:用自己的罪恶惩罚别人和用别人的罪恶惩罚自己。——《我们与恶的距离》
《小丑》,2019年大热影片,获得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我们与恶的距离》,2019年的台湾剧情片,在豆瓣拥有9.4的高分。
那么是怎样一份读者来信,让《小丑》和《我们与恶的距离》联结在了一起呢?
在信中,TA说自己胆小,曾经受到过嘲笑和欺负。TA喜欢画画,通过画画去宣泄情感。但周围的人对于TA画画这件事,一直是怀疑和反对的态度,更不要说支持了。这让TA很烦恼,甚至感到了窒息。
在书中,水尢、水某首先推荐给这位读者的电影是《小丑》。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部有些极端的电影的背后,是对社会缺乏同理心的反思,而不是鼓励受压抑的人们用暴力去证明自己。
水尢、水某是想通过这两部影片,告诉这位来信的读者还有选择。不是一定要为了画画而去对抗“全世界”、去惩罚自己和别人,也不要为了画画忽视了其他的美好。
有些时候,我们提出自己的疑虑是为了寻找认同感,而水尢、水某用电影去问答的形式,就是在告诉读者,别人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和故事,你不是一个人。
水尢、水某的回答从来不直接给答案,而是用电影为来信的读者开一扇窗、点一盏灯,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寻找之后的道路。
03 从电影看到自己
书中还有一个部分是水尢、水某两人的相互问答,推荐电影,我很喜欢这个部分。
我喜欢看他们谈感情,聊到彼此的相遇、远距离恋爱还是婚后的各种相处和摩擦。
关于“如何找到真爱”,水尢推荐了一部电影《每天回家都会看到老婆在装死》,听着名字就觉得很有趣。电影用戏剧化的形式,提醒我们好好留意另一半的行为,不要因为相处久了,就把所有的事情当成理所当然,而且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我也喜欢看他们谈职场,聊他们在职场中的得失、辞职去国外留学、创立自己的频道到最后成为全职博主。
水尢问水某,是否后悔从外商公司营销经理的位置上辞职,开始做全职博主。水某选择了《落魄大厨》这部电影去回答,也以此告诉我们要去寻找”专业“和”热情“之间的平衡点。
看他们两人之间的问答,能清晰地看到电影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我想,这一定也是他们开始“ 那些电影教我的事”这个账号的初心,希望通过分享,让电影给更多人带去感动、反思和力量。
看完《解忧电影院》,我收获一份100部电影佳片的清单,100句电影中触达心灵的金句;更在别人的故事里,收获灵感和力量,明白“我们并不孤独”。
当你羡慕时,他的总是比较好;当你珍惜时,你的就是最好的。——《寄生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