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常散记(301)老家来客

日常散记(301)老家来客

作者: 兰若_f318 | 来源:发表于2024-03-23 23:16 被阅读0次

周五中午刚吃完饭,母亲来电话,告诉我大姑和老姑今天来,下午三点多到JX南站,父亲正在吃饭,一会儿坐车去接站。叫我和杨先生晚上下班过去吃饭。

我打电话给杨先生,他说刚好下午没课,请个假,他开车去接站。那再好不过了!

我与两个姑姑上一次见面大概还是2012年的11月,那时父亲在老家刚要退休,这一晃已经十多年了。那一次来是在启东的二姑病重,两个姑姑和父亲特地过来探望,顺便来我这里看看。

这一次,也是为探望二姑而来。先到我这里跟父亲汇合,然后再一起去看望二姑。母亲超市里的班也不上了,刚好有时间也跟着一起去看看。我呢,走不开,只好托父亲给捎点钱,也算尽到心意了。

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三个弟弟,三个妹妹,父亲是老大。那个时候生活困难,总是头大的顶事出力,父亲要帮爷爷奶奶养活一帮弟弟妹妹。母亲过门后,日子当然也是不好过的,况且,奶奶又是个厉害人,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叔嫂关系、妯娌关系……诸多的生活琐事,如乱麻一样。父亲作为家里的老大,担的事多,吃的亏最多,当然,母亲一起跟着受的委屈也最多。就这样,奶奶也还是不满足,还是克扣父亲。自然,父亲和母亲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可是,家里的大事小情,出力帮忙的多是母亲的兄弟姐妹,我的舅舅阿姨们。就连当初父亲母亲和爷爷奶奶分家后自己住的两间小房也是舅舅们帮着盖的。奶奶躲出去不帮忙,还让二姑把盘子碗也藏起来不给母亲使……这也是母亲在心理上一直仰仗和顾念娘家人的原因。

后来盖家里的大房子,刚好爷爷奶奶也张罗着给二叔盖房子娶媳妇,因为木料的事奶奶又故意找茬儿难为人。爷爷是好人,但当不起奶奶的家。所以,诸多的生活琐事,鸡毛蒜皮,总是这样那样疙疙瘩瘩……但归根结底,几乎所所有的问题都是日子困难造成的。所以,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再提起当初那些年,一切也就释然了。

说起三个姑姑,我对她们的记忆更多还停留在小时候。

大姑是家里的第二大。或许她结婚出嫁时我还没有出生,总之,我从小的认识,就是大姑是嫁在赤峰的远客,一年或几年才回来一次。那时候的概念是,远客的大姑应该是有钱的,但她回来了,我和弟弟们最大的好处不外乎就是分到几块糖果。可是,父亲和母亲还是很客气的叫她来家里吃饭,连带爷爷和奶奶一起。

上学后,对大姑的记忆还停留在爷爷过世的时候,父亲给她拍电报叫她回家来。此后,可能是因为我一直在外读书,后来工作,一直没见过大姑的面,直到2012那年。

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没去过大姑的家。与大姑父、大姑家的两个表妹见面的次数也更是屈指可数。没有大姑,我与他们,几乎就是生人,不熟。后来很多关于她们的家事,都是听爷爷奶奶或者父亲讲起的。

二姑就嫁在我们隔壁的乡里,离我们家大概有二十多里地。虽然不远,都是大路,但一路都是拐弯带上坡,路也不好走的。印象里一共去过二姑家两次,一次是跟着父亲一起,一次是二姑回娘家来一起跟着去的。那时,我大概都都已经上初中了。别的没啥印象,只记得二姑炒的豆芽菜最好吃。

小时候模模糊糊的记忆,就是那时二姑常哭着回娘家来,不是因为和二姑父吵架,就是因为和公公婆婆生气。也每每都是过些天,二姑父套着驴车来接,或者爷爷奶奶劝和着,叫父亲或者叔叔们给她送回去。再后来,也记得二姑二姑父有时趁着赶集,赶着车到爷爷奶奶家来,买些葡萄面包之类的吃食,我们偶尔也许能分到一点吃的。

二姑家来,常坐到当街的树下乘阴凉,我曾见奶奶柜里藏着的带小青蛙的银扳指(老物件,相当于戒指),后来戴在二姑的手上。

我读高中的那年春天,二姑二姑父先去赤峰投奔大姑去了。原因无他,还是和公公婆婆之间的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是二姑父有姐姐妹妹,没有哥哥弟弟,算是独苗一个。而二姑又生了俩姑娘。没有男孩,等于Z家断了后。所以,日常矛盾多由此生。二姑父也不会从中调和,日子过不下去,只好与二姑一走了之。于是,二姑家的两个表妹转到我们乡上来读书。那时,小叔还没有结婚,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其他的两个叔叔也没人愿意管这两个孩子,心善的母亲便答应要她们两个住在我家里,每天给做饭洗衣,伺候吃喝,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

再后来,二姑一家便都到了赤峰。中间有一年暑假,二姑回来探望奶奶,自那以后一直到现在,再未见过二姑。

后来的事,也都是听父亲母亲提起的。大姑家的表妹嫁到了江苏,把二姑家的两个表妹也介绍过去成了家。就这样,二姑二姑父也就跟着俩姑娘一并来到了江苏生活。

可能是独子多娇惯吧。据大姑老姑讲,二姑父是个懒人,搬到赤峰后,别说是下雨,就是阴天,也就不出去干活了,就守在家里听评书听小说,像着了魔一样。家里家外,几乎靠二姑一个人操持,生病动不了,二姑父连口水都不给倒……后来到江苏,俩姑娘嫁了人,俩人的生活也多靠二姑一个人劳碌,直到那年累倒脑出血半身不遂。此后的日子,就都靠两个姑娘照顾着,可想而知,日子是不容易的。说起这些来,大姑气得咬牙切齿,又没办法多管。老姑也说,她们差不多前后去的赤峰,老姑父一人赚钱养家,那几年还攒下几万,后来生意一点点做大。二姑父懒,惜命,不去挣,六七年了一分钱也没攒下。二姑是个要脸的人,日子再困难,也没跟兄弟姐妹们张过嘴。老姑知道了,现在就每到年节的给二姑点钱。

这也许就是人各有命吧。二姑父长得刀条子脸,小眼大嘴,一点也不好看。不好看到也没啥,老天爷给的天生的没办法,要是勤快能过日子也行。我小的时候就不明白,为什么那么漂亮的二姑怎么找了个二姑父这样的人?为什么那么厉害的奶奶在二姑每次生气跑回娘家来,还让二姑回去接着过日子?要是现在,这事是绝不可能了。那个年代的婚姻,也是一言难尽呢!

与老姑之间的记忆应该是最多的。记得那时老姑还没出嫁,学着绣花,给我做过绿色大绒面的绣花鞋,尽管塑料鞋底子是从旧鞋上重新割下来的;记得她臭美,拿炉钩子烧热烫头发、拿头卡子卷刘海、拿火柴杆画眉毛,遭到爷爷的骂;记得她正月扭秧歌挑扇子跟爷爷学唱,散会后分得果子我有时也能吃到一块儿;记得她结婚后第一年回娘家老姑父骑着二八大自行车,前面大梁上带着我,后面车座上带着她,一起到后坟敬老院看秧歌汇演……再后来,就是她带着孩子回来,到我们家看母亲孵出的小鸡崽儿,那时我已经读了高中,小表妹才一两岁。再再后来,我跟老姑也就没有了交集,她家里的孩子,除了大的表妹小时候见过,后来的表妹表弟一直素未谋面。老姑后来的事,也都是听奶奶叔叔们讲起:为了躲JH生育,也去了赤峰,从此扎根生活,直到今天生意做大。

老姑的三个孩子,大表妹读书在外,嫁到了陕西,现在在西安,有了一儿一女;二表妹在老姑身边,女婿跟着一起做生意,照顾最多。生了三个姑娘,现在观念转变,公公婆婆也没什么想法;小表弟大学毕业考了公务员,工作好,家庭也不错,争着给介绍对象的不老少……

日子好过了,那些年的疙疙瘩瘩也消散了,兄弟姐妹们走动也多了。父亲没退休的那些年去过赤峰两三次,去年回老家,母亲也跟着去赤峰游逛,大多都是老姑招待的,带着出去玩,还给父亲母亲买衣服。

多年未见,大姑老姑都老了一截,大姑的模样越来越像奶奶,老姑的脸上也有了皱纹……毕竟都是快六七十岁的人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更何况是亲戚是家人呢,更要好好接待了。所以,周六杨先生带着她们又去樱花小镇,我留守做饭。今晚,又请她们外面吃饭,点些本地的特色菜让她们品尝。

明天,她们将去启东看望二姑,然后直接就回内蒙古了。唉,再相见又不知何时了?

相关文章

  • 散记301

    两三天前在抖音里看到一个7,8岁的男孩误服了奶奶的降压药,等120救护车来到时,小孩已经死掉了。原来乱服降压药这么...

  • 老家来客

    喝点洒 就会胡说八道 我把四哥漂亮的媳妇 当成自己的恋人 放浪形骸 把酒言欢 喝点酒 五十三度的青春或者苍老 把一...

  • 老家来客

    大年初三,老家来了一位远方客人,从老家倒了四趟车,用了整整一天才到,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谓是千辛万苦,...

  • 老家新房散记

    凡事发生,必有恩典 频繁回老家新房子,杂事琐事一大堆的忙活着。 先生在上班间隙抽空和我一起回去,上次回家干了四个多...

  • 日常散记

    今天的内容摘录自刚发的几条微博。 准备给俩宝贝制作微博书,把这几年发的微博全部看了一遍。有很多我几乎忘却的小事情,...

  • 日常散记

    由于昨晚睡得有点晚,故困乎。中午培训,因为要接待评委的缘故,迟到,扣一分。 下午去修贤吧小憩,未得尽兴,哗然而醒。...

  • 日常散记

    今天颇生虚无之感。每每觉得应该癫狂起来,进入一种自我意识超级强大的状态。我发现自己经历了这二十多年,还是没有能够做...

  • 日常散记

    今日的天气,很闷热很闷热 昨天晚上,因为这天气而睡不好,又开始做起了梦 思绪飞到了远处,忽然想起了小学的自己 两条...

  • 日常散记

    今天午饭后,我带孩子们散步玩耍时,你和老师玩转圈圈的游戏,一个不小心,陈老师的指甲把你的小脸刮烂了。我赶忙对你说对...

  • 日常散记

    天气有点炎热,夏天就这样来了。说不清楚什么,既期待又不想这么快来,可能是还没准备好。夏天应该是炙热而勇敢的,我们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常散记(301)老家来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nh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