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社会都十分注重各种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心理学教育却没有这么重视,神经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下面和大家一起学习神经症发病的心理因素。
一、人格因素
1、疑病素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其表现是:1、精神内向性,经常把精神活动目标拘泥于自身,偏重于自我内省。2、疑病素质,精神活动内向,内省力强,对自己心生的活动状态很敏感。
2、完美主义人格,追求十全十美或苛求完美,过于循规蹈矩,理想主义。
二、精神刺激因素
生活中,失败、挫折、痛苦、困难随时发生,这些都可以对当事人构成心理打击、精神刺激和压力。精神因素作用在具有人格特征的人时,就容易起到一种扳机或引火作用,进而引发神经症。
三、思维因素
1、负向思维,遇事好往负面或者坏的方向去想。
2、缺乏纠偏机制,遇到问题时,总是寻找外界因素或者找各种理由来辩解,那就不容易找到自己存在思想偏差的原因。
四、情感因素
1、神经质者有着强烈的“死的恐惧”,像被绳子拴在一根“恐惧柱子”上一样,不由自主的绕着这根柱子行动,时间越长,情况越糟。
2、对情感的过度干预,采取躲避的方法消除恐惧,用早睡、不做任何事的方法增加休息,结果愈加强烈。
五、注意因素
1、注意和感觉之间有一种互为加强的关系,对一种感觉加以注意,就会体会到这种感觉,你不注意它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消失。
2、过分注重某事,就会忽视其他的事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3、受到强烈的刺激或惊吓,留下很深的印象,很长时间,对这类事物变得特别敏感。
六、教育因素
很多人缺乏生活常识、心理学知识以及人生哲理,不够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家庭环境方面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形成和行为方式的建立。
七、行动因素
1、排除症状的行动,很多人感知的事物,客观上本来是对的,主观上却认为不对,因此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方式或行动,实施了这些行动可以满足其错误的观念,却消除不了原先不愉快的感受,于是消除症状的行动升级,周而复始异常症状就会加重。
2、消极行动的奖惩效应,很多情况下,人们的某些行为、思维会自然的导致焦虑不安的情绪,回避就像得到了一种奖励,使这种行为持续下去。
3、选择困难,很多事情让我们一时无法取舍,特别是面对一些大事,或是无论怎样决定,都会带来难以接受的结果,使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以至于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八、能力因素,如学习能力、生活和自理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处理和应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选择能力、耐力和毅力等,这些能力中的一种或几种,如有缺失或不足,都会影响生活质量,引发相应的问题,甚至带来心理疾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