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神经症发病的心理因素

神经症发病的心理因素

作者: 子兰说 | 来源:发表于2024-01-04 21:09 被阅读0次

当前,全社会都十分注重各种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心理学教育却没有这么重视,神经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下面和大家一起学习神经症发病的心理因素。

一、人格因素

1、疑病素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其表现是:1、精神内向性,经常把精神活动目标拘泥于自身,偏重于自我内省。2、疑病素质,精神活动内向,内省力强,对自己心生的活动状态很敏感。

2、完美主义人格,追求十全十美或苛求完美,过于循规蹈矩,理想主义。

二、精神刺激因素

生活中,失败、挫折、痛苦、困难随时发生,这些都可以对当事人构成心理打击、精神刺激和压力。精神因素作用在具有人格特征的人时,就容易起到一种扳机或引火作用,进而引发神经症。

三、思维因素

1、负向思维,遇事好往负面或者坏的方向去想。

2、缺乏纠偏机制,遇到问题时,总是寻找外界因素或者找各种理由来辩解,那就不容易找到自己存在思想偏差的原因。

四、情感因素

1、神经质者有着强烈的“死的恐惧”,像被绳子拴在一根“恐惧柱子”上一样,不由自主的绕着这根柱子行动,时间越长,情况越糟。

2、对情感的过度干预,采取躲避的方法消除恐惧,用早睡、不做任何事的方法增加休息,结果愈加强烈。

五、注意因素

1、注意和感觉之间有一种互为加强的关系,对一种感觉加以注意,就会体会到这种感觉,你不注意它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消失。

2、过分注重某事,就会忽视其他的事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3、受到强烈的刺激或惊吓,留下很深的印象,很长时间,对这类事物变得特别敏感。

六、教育因素

很多人缺乏生活常识、心理学知识以及人生哲理,不够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家庭环境方面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形成和行为方式的建立。

七、行动因素

1、排除症状的行动,很多人感知的事物,客观上本来是对的,主观上却认为不对,因此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方式或行动,实施了这些行动可以满足其错误的观念,却消除不了原先不愉快的感受,于是消除症状的行动升级,周而复始异常症状就会加重。

2、消极行动的奖惩效应,很多情况下,人们的某些行为、思维会自然的导致焦虑不安的情绪,回避就像得到了一种奖励,使这种行为持续下去。

3、选择困难,很多事情让我们一时无法取舍,特别是面对一些大事,或是无论怎样决定,都会带来难以接受的结果,使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以至于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八、能力因素,如学习能力、生活和自理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处理和应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选择能力、耐力和毅力等,这些能力中的一种或几种,如有缺失或不足,都会影响生活质量,引发相应的问题,甚至带来心理疾病。

相关文章

  • 帕金森患者的饮食起居要怎么照顾呢

    帕金森病大部分的神经症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剧,发病后迅速加剧的病例多为高龄发病患者,并且多合并动脉硬化症。帕金森病...

  • 精神病与神经症的区别

    1病因不同:大多数精神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的疾病,精神刺激只是发病诱因,而非发病原因。神经症一般由现实或幼时创伤性心...

  • 药理一点点💊

    安慰剂是指不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但可能是由心理因素使某些疾病,比如高血压、心绞痛、头痛、术后疼痛、神经症等获得一定...

  • 如何让肿瘤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几乎所有肿瘤的发病都涉及心理因素,痛苦的心理可能贯穿肿瘤诊断治疗的临床全过程,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精神状态和机体免疫功...

  • 熊玲:神经症是什么

    1 神经症是什么 2 神经症的悖论 3 神经症的能力 4 神经症的态度与行为 (一)神经症是什么 1 神经症是什么...

  • 希望、信仰、爱和洞见

    任何一部分失去了其重要性和价值的意识生活,都会在无意识中获得一种补偿。 心理因素是导致神经症病理状态的根本原因。我...

  • 治身病别忘治心病

    治身病别忘治心病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胃溃疡等人们熟知的疾病都属于心身疾病,心理因素是发病的...

  • 李克富 || “无聊神经症”悄然降临

    无聊神经症在病前的表现无论如何不能诊断为人格障碍,发病高峰在30岁至40岁之间,往往在成家立业方面至少已经达到了中...

  • 熊玲:触及神经症

    1 认识神经症的心理功能 2 整体观精神神经症的面貌 3 怎样接触神经症 1 神经症与心理功能 人体有两大组织系统...

  • 【研修日记】类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思路20190102

    一、什么是类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先说说什么是神经症。 许又新教授对神经症的定义是:神经症(neruosis)是一种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神经症发病的心理因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pb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