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放学后,我在托管开始忙活着,学生们陆陆续续回来了。
小儿子也赶着时间点回来了,坐下,从保温杯里倒杯水慢慢喝着。眼神有点黯淡无光,他轻轻瞟一眼我。
直觉告诉我,这孩子在学校肯定有什么"故事"。我假装若无其事忙活着身边的小朋友……
1. / 面对别人取笑不当一回事 /
"妈妈,我裤子穿反了。"小儿子慢悠悠说着。
穿反就穿反了,他经常都穿反了,我都提醒了他好多次,他都不以为然,我心里这么想着。
"没事,你经常穿反了。"我安慰道。
"可是,是数学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时,被他发现了,他说出来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数学老师、全班同学、上课时。"我脑海里浮现着这画面。
原来是小儿子被数学老师当全班的面说出来,面子挂不住,受委屈了。难怪回来神情不对,是这么回事呀。
其实这样也好,终于可以长记性了,以前跟他说裤子穿反了,他都无所谓,回答我是反了更好穿。
看着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实则波涛汹涌的小儿子,我在他耳边轻轻道:"没关系的,下次注意就可以了。"
"我知道你当时很尴尬,恨不得地上有条缝,可以钻进去。但是,你要接受现实,数学老师指出你裤子穿反了,是好心。同学们哄堂大笑,只是一时,别挂在心上。"
"反倒是你一直把这件事挂在心上,会成心病的,同学们和数学老师也许下午就把这件事忘了一干二净。"
俗话说得好:说者无意听者有意。
这句话太符合小儿子此刻的心境了。
小儿子点了点头,不好意思露出了笑容,眼神开始有光了。
《左传》有一句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也许在我们大人眼里就是穿反了裤子嘛,但在孩子心里那可能是一件大事。
我跟孩子解释那是自己的错误,要及时改正。同时教导孩子别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太纠结了会导致焦虑。看淡一切,不要胡思乱想。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强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摒弃玻璃心,不要说不得、讲不得。
2. / 孰轻孰重,哪个才是你最重要的任务 /
经过短短交谈几句,可以看得出小儿子已放下裤子穿反的事情了。
然,下午快要上学时,我发现他又拿出了一本课外书,准备阅读。
这事上次我跟他讨论过了,也接受了,怎么今天又带课外书来。
不是不让他看课外书,而是不让他带到学校去看。
原因是:课外书的故事情节往往扣人心扉,比课堂上老师讲课更有趣,会让人产生痴迷。
仅仅课后十分钟的时间阅读够吗?
如果老惦记着课外书的情节,能好好上课吗?
如果被课外书的情节打动,偷偷在上课时看能行吗?
基于以上种种假设,我不允许他带课外书去学校看。
要看课外书,休息日大把时间了。
光不说远的,说说我这个过来人吧。前几年孩子还小,晚上孩子睡着了。我经常刷视频看电视剧。
当刷到好看的,巴不得一个晚上看完。故事情节太诱人了,不看心里惦记着,睡不着觉。
记得有一次,刷到一部好看的宫斗剧,我直接充值会员,看到大天亮。
结果那过后我的颈椎疼痛了好久,花了不少钱治疗。
疼痛买教训,从那次后,我再也不贪刷视频了,再也不熬夜。
一个成年人都控制不住的事情,一个十几个岁的孩子能控制好吗?
看课外书不是坏事,关键是在什么时候看最好,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我禁止小儿子上学带课外书去看,适可而止。
再一个多月的时间小升初考试来临,孰轻孰重,哪个任务重要呢?
答案其实在心中,不言而喻。
多看书,看好书,要选择在恰当的时间看,我不仅不会反对,还大力支持。
跟小儿子说了事情的缘由,他默默把书递给我,并说下次不再带书去学校看了。
他承认带书去学校看,巴不得早点下课,心里总惦记书中的故事情节,想知道那错综复杂的结局是啥样子的。
写在最后
孩子还小,经历的事情少,做父母的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纠正。
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