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观察》这本书很早我就买了一本,一直没读,袁姑娘又送我一本。
用一个下午读完。每个章节后面的诗很有意思:
《注意力的发展》
我们随波逐流
我们不断分心
却忽视了眼前的事物
我们总盯着未来
从而错过了现在的美妙
但是有少数人了解
通往神圣之路就在对当下注意力的培养中
这会让我们看到眼前的事物
有人问自然学家阿格西斯
问他在暑假做了什么
他回到做了一次遥远的大范围旅行
于是那人又问他遥远是多远
他答道
我穿越了自家后院一半的距离
自我观察的四个基本原则:
1 不要评判
不带评判的观察意味让注意力稳定地停留在身体的感觉上,不去紧抓那些思绪或情绪。
2 不要改变观察对象
3 注意身体的感觉并且放松身体
身体总是处于当下,也只能活在当下,而头脑则会离开当下四处乱跑。我必须记得当下我在这里,在此时、此地。
4 无情地诚实面对自己
关于专注力
我们的注意力不断地行动,我们的头脑飞快地奔跑。我们的情绪驱使我们不断去行动,去运动和寻找刺激。由于缺乏专注力,我们很难去进行自我观察,总是被思绪、情绪和外界刺激分散注意力。大多数时候,我们处于无意识的、机械的、自动运转的状态。我们不断开始新的项目,新的行动或新的关系,然后在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将他们放弃。
注意力的成长就是灵魂的成长。第一阶段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感觉上,在与某种心情、感受、动作或习惯性行为认同的时候把注意力回到身体的感觉上。
尝试对自己做下列观察:
1 身体里任何不必要的紧张
做事时那些过多的肌肉紧张称为不必要的紧张(比如脸部、颈部、背部等部位的紧张)。如果你无法感觉整个身体,就从局部开始。从头到脚,把呼吸带到每一处,注意力离开时放松那个部位。
2 不必要的思绪
不必要的思绪无助于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或与他人沟通,并且与当下发生的事没有关联。当我走路时,只是在走,不需要思考。当我锻炼时,只是身体在动,不需要思考。当我吃饭时,只是在吃;当我站立时,就只是站着。
3 不恰当的情绪
不恰当的情绪是对于当下状况的过度表达,是非常极端和戏剧化的反应,与当下的状况没有直接关联,是对当下状况不恰当的回应。
4 习惯
头脑会根据设定的模式对一切给予评价、批评、谴责,评判每一个行动、每一个人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境遇。它带来的结果就是一种充满消极和恐惧心态的生活。
真相是以爱的形式对生命直接体验,没有头脑的评论(不必要的思考),没有恐惧(不恰当的情绪),没有身体的紧张(不必要的紧张),也没有对过去或未来的联想(习惯),只是简单、静默、放松而镇定地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由的注意力就是觉醒的注意力。
觉醒意味着:1 自由的注意力(没有认同于不必要的思绪和不恰当的情绪)
2 放松的身体(在任何环境和任何活动中,都没有不必要的紧张)
书的后半部分是枯燥的理论,这本书核心就是放松自己的身体,时刻关照身体的感觉,在有觉知的呼吸中,整个人和心处于当下。
中间有点读不下去,但是因为我有两本,一本同样的书机缘巧合我有两本,那一定有我必须学习的意义。
昨天一整天出现在我眼前的信息都跟死亡、活着的意义有关。
早上飞扬给我写来一句:我可以死了。
我当然知道她不是想自杀。
她只是觉得没有特别痛苦,也没有什么难过的事情。
我那个时候刚订了机票。发呆中。
飞扬说:没有什么事是她想做还没做的,没有什么遗憾,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完成的,可以马上死了也没什么的感觉。没有自杀的念头,就是觉得可以死掉,没有不能死的理由。
我买机票,跳出来保险,我都拒绝。如果离开,此刻没有牵挂。
飞扬说,一定要说遗憾的话,那就是还没有好好爱过,还不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生活中,死对任何人没有影响。
因为对未来未发生的情境的揣测,对过去自己一些决定的懊恼,跟飞扬讨论这个话题时,生出焦虑、沮丧等等。
读完《自我观察》,明白这些对话引发的都是不必要的思考,不恰当的情绪。此时此刻,阳光灿烂,你坐在舒适的地方,四周安静,没有人来打扰你,你不需要干活,只做你自己想做的事。
廖老师说:修行很简单,开悟也很简单。后来他又说:没有开悟这回事。
万法归一,所有的典籍都引向一个至简的道理:让一切如是,让头脑跟身体一起安住在此时此刻此地。
很多不快乐的根源就是头脑的想象力、揣测力过于发达。
在我第二次出国工作前, 曾经有个朋友坐在南湖广场对我说:你要的是快乐,为嘛总是走不快乐的路?我说先赚两年钱再说。他立刻鄙夷地答:“当下就不能享受吗?不能做快乐的事吗?”
是,当下就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