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是《荷叶圆圆》,孩子们整体状态不错,复课第三天,孩子们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是一篇经典课文,所以我讲的很细,很慢,按照专家的话说,我的这篇文章讲的太细,这是不太好的。 但是我觉得这样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就应该让孩子好好的感悟,好好的读,感受其中的乐趣。
我的课堂,自由得有点过分,不是那种中规中矩的课堂,我总觉得孩子们,就该是活泼的,就该是自由的,不能把所有的孩子当木头人一样培养,所以我不主张孩子一定要听我的话,也不主张让孩子们整齐划一、 像军事化管理一样。 也是我没有本事吧!没有那样管理孩子的能力,所以我的课堂和我的脾气一样总是慢节奏的,常常挨批。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的目标是培养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孩子,是为他未来的人生做铺垫,而并不是为了追求那一百分的分数,有时候我有些阿Q了,姑且就这样吧。
今天讲到《荷叶圆圆》,小青蛙这一段,“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先读、听范读、再读,接着随文识字,再读,之后理清关系,荷叶的好朋友是小青蛙,小青蛙把荷叶当做歌台,然后理解“蹲”和“放声歌唱”,貌似这一段很清楚了。突然,脑海里泛出一个点子,为什么不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呱呱”呢?于是引导他们大胆想象,这呱呱的放声中,小青蛙是什么状态?此时它的心情怎么样?如果把它的歌词换成我们人类的语言,会唱什么?大胆想象小青蛙动作、表情。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孩子们在闭眼想象了一分钟后,叽叽喳喳小组交流起来了。“小青蛙在赞美春天哩!”“他会怎么赞美?”“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A同学直接唱起来啦!“他会边跳舞边唱歌,唱着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真是一个现学现卖的C同学。“他正在唱动感的歌?”“歌词会是什么?”“我是一只小青蛙、小青蛙、一只乖乖的小青蛙。”E同学也唱起来了,还加上街舞的动作……真是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孩子的想象力真是很丰富,带给我大大的感叹号。这样的发散思维占据了课堂的不少时间,课程进度自然是比预设的慢了许多。可是正是这个环节,让孩子积极思考,小脑袋瓜不停转动。我也很矛盾,不知道这里该不该展开?像我这样展开对不对?但又感觉需要这样的探索。谜一样的问题。
教无定法,也许我这样的做法又是该挨批了,但我想,引导和教会孩子们学会不断的思考总没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