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可能误会了的历史:“坑杀”并不是活埋,他们都夸大了历史

你可能误会了的历史:“坑杀”并不是活埋,他们都夸大了历史

作者: 凯琦穿越写文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09:06 被阅读0次

说起“坑杀”这个词,大家应该都回想起战国的长平之战,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参战人数极多,尤其是后来赵国战败,四十万降兵被秦军“坑杀”,更是传之甚广。这次“坑杀”呢,一般都被理解为:活埋。如此一来,这场战役说起来,就更加血腥可怖了,战败的四十万士兵,被活埋的人数几乎快赶上两个嘉峪关的居民数量了,那得多大的坑啊。可是如果细细追究起来,这件事却怎么都看不出是合情合理的。

一、活埋的定义

在战争当中,一般只要条件允许,尸体是肯定必须要处理的,抛去了道德因素,主要是因为尸体的存在会引发许多瘟疫与病菌的传染。可是活埋又跟我们一般想象的单纯埋起来不一样,它需要把人埋进土里,露出头部。活埋可以算作是一种酷刑,历代皆有之。近代抗日战争的时期,我们的先烈同胞也常常被用这种方式杀害。这种方法十分麻烦,可是有很强的震慑作用,对于人心理的打击极大。

二、违常的行为

一般采用这种方法,都是要威慑敌方,杀鸡儆猴似的做给敌人看,处理的时候也不会隐蔽。可是对于长平之战而言,大战之后的降军几乎已经被杀光了,就算是威慑敌人,那又是威慑谁呢?赵国已经不可能再反抗了,直接杀死降军和活埋的效果不是没什么区别吗?况且大战之后,秦军难道还能精力旺盛地一个一个把俘虏绑好让他们排排站好,再当着他们的面挖一个很大很大的坑再推进去埋起来?这肯定是不符合常理的。

三、典籍的解释

“坑杀”的“坑”这个字,在《史记》中作“阬”,《辞源》中解释为:坑陷,杀害。由此可见,“坑杀”这个词有时候指的是活埋,而有时候指的就是“杀害、害死”。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的“坑杀”,一次长平之战是“挟诈而尽阬杀之”,一次项羽是“夜击”。“挟诈”就是使用骗术、不正当的军事手段。白起后来说上党的百姓不愿意归附秦朝,赵军如果奋起反击,可能会有大的叛乱,所以只好都杀掉了。这被杀的四十万人当中,包含了许多的平民百姓。此外,白起用了损招,自己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临死之前说自己害死了降兵数十万人,死有余辜。作为主将来说,白起驰骋沙场那么多年,一般杀降又怎么会这么愧疚呢。他肯定是愧疚在了他的手段上面。

大将白起究竟用的是什么手段呢,有一种说法是说,赵括乘胜追击到秦的地盘,进入了一个四周都是峭壁,只有一条马车宽的小路。赵军进入之后,发现这里易守难攻,后悔已经晚了。赵括主动出战,结果被秦军射杀,于是四十万人就投降了,然而秦军却引诱他们到谷里坑杀活埋了。不过这种还没有被广泛承认,不能确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可能误会了的历史:“坑杀”并不是活埋,他们都夸大了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uy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