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二节 颠沛流离的宫廷生活
赵伯琮被高宗皇帝看中,排了家谱养在宫中。可是,眼下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皇宫”啊?金军四处追杀,宋军虽然在抵抗但是节节败退。可以说局势十分危急。然而,该学的东西还是要学的。
高宗皇帝让宦官伺候赵伯琮穿衣起居,教他宫廷礼节。并且下诏令史浩、张子韶等名臣大儒教他经史诗文以及礼法和政治,此外还从军中挑了一些和金军作战有功的将领教他军事(比如说骑射和军事战略等)。于是赵伯琮的第一课便开始了。
“在宫中行、走、坐、卧皆有法度。您可要看好了……”宦官很尽责,操着不阴不阳的嗓门讲着宫中的礼仪,并且亲身示范,“走要昂首挺胸,要走出王的气度来。但是不可发出声响……”
赵伯琮一脸的稀奇,他认真地看着皇叔派来的老宦官的示范,努力学习。慢慢地,赵伯琮的行为逐渐脱离一个标准野孩子的范畴,越来越有皇家气度。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宋皇室来到了建康行宫。一日,赵伯琮在学习礼仪的课程结束后,趁着那些儒臣还没有来的“课间”自行散步,见到了一个三岁的孩子。两个人玩得很好,感情也是不错。
“嗯……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啊?”那孩子道:“赵旉。”这个答案让赵伯琮非常害怕,因为面前的这个孩子就是大宋帝国的皇太子!自己和太子玩耍,一旦被发现将受到最为严厉的制裁!于是忙不迭地叩首下拜:“下臣赵伯琮拜见太子殿下!”太子赵旉一脸忧郁,拿起一抔黄土,带着哭腔问道:“我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见我都是这个态度?不是下跪就是叩首!没有一个人真心待我……就是哥哥你也是这样,知道我的名字便跪下了……”
赵伯琮更加恐惧,他从宦官的口中知道,皇太子不仅是一国储君,更是半朝銮驾。换句话说地位仅次于皇帝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就是说就是当朝丞相张商英见到面前这个哭泣的孩子都得行礼下拜。他起身再拜,说道:“您是大宋帝国的太子,是储君。下臣不敢僭越!殿下要知道,一旦下臣与您玩耍为人所知,则大事不好。皇后娘娘势必以勾引太子玩物丧志追究下臣,到时候不仅您得挨训,下臣恐怕性命不保!”
“唉~该上课了,你去吧。对了,你叫什么名字?”赵旉问道。赵伯琮站起身来,整整衣冠:“下臣赵伯琮,秦康惠王赵德芳之后也。下臣告退。”
不久后,便到了宋神宗赵顼忌日,也就是三月二十六日。宫里举行隆重而庄严的祭祀大典,赵伯琮也以皇族的身份参加。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年幼的皇太子赵旉与高宗皇帝站在祭坛最前,皇帝为首献,太子为亚献。
然而,赵伯琮感到宫廷禁卫军,也就是最精锐的府军部队——御林军传达出了危险的气息。果然,当天夜里,苗傅、刘正彦带兵逼宫!
随着宫门卫统制吴湛倒戈,建康行宫的北门被兵不血刃地占领了。皇太子赵旉被裹挟着登基称帝,年号“隆庆”,高宗皇帝被迫成为太上皇。隆祐太后出面平乱,不成。赵伯琮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因此他在兵变的同时一切如常,该上课就上课而已。
“臣等不反,乃为北伐也!请太上皇帝委政于下,挥师北上,克复中原故土!”苗傅、刘正彦二人振振有词地进行逼宫。然而,高宗并不真的买账。对他而言目前的形势只是暂时性不利的,因为勤王军正在星夜兼程赶来。
赵伯琮知道该做什么,他去了椒房殿。因为吴皇后现在必须得到慰藉。兵变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那个很血腥。此时的吴皇后被迫成为皇太后,心情非常糟糕。她焦急地在殿内徘徊,宫女报上来的情报非常不利。
“长此以往,苗刘专权,主上蒙尘,国家何安?!”赵伯琮站在殿外故意提高声调,大声说道,“臣赵伯琮参见皇后娘娘。”吴皇后看着这个六岁的孩子,知道这是秦康惠王赵德芳之后,秀安僖王赵子偁之子赵伯琮。于是说道:“孩子,你能看到这一点算是不容易的了。对于这场兵变,你有什么看法呢?”
赵伯琮知道现在自己的表现讲回家决定以后在宫中的定位。于是想了想,说道:“回皇后娘娘:臣以为苗傅、刘正彦二位将军之所以选在今天——神宗皇帝忌日动手逼宫,就是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皇上乱世继位,天下不宁。现在前有苗、刘叛军,后有金军追杀,欲求安定已经不太可能。臣以为惟今之计当先诛叛党,再行南狩。苗刘不死,社稷不安。皇后娘娘但请宽心,苗刘必败!”听到这里,吴皇后心里的紧张感放下去不少。可是她并没有感到眼前这一幕很和谐,不禁脱口问道:“这些东西,是你看出来的还是令师教的?”
“臣看出来的,当然还有一些是师傅教的。但是,”赵伯琮道,“苗刘不死,皇室不安。皇室不安,则天下不宁!”吴皇后笑了笑,擦了擦眼泪,说道:“本宫本是刚强之人。今为国而流泪,实在是有感而发。孩子,你不愧是赵子偁的儿子!秀安僖王如果泉下有知,也当瞑目了。不过,现在朝廷大事还轮不到你发表见解。行了,本宫累了,你退下吧。”赵伯琮便应声告退。吴皇后看着赵伯琮的背影说道:“此子日后必成大器!了不得啊……”
当天夜里,隆祐太后上城平叛,效果并不理想。吴皇后非常不安。可是随着勤王军的到来,苗刘直接斩首弃市,余者赦免。疲惫的隆祐太后回到宫中,便问及宫廷状况。当宫女汇报说太子赵旉受了惊吓的时候,她很担心。于是想要找个皇族子弟去陪伴太子。
可是,此时的赵宋皇族几乎全部在靖康三年汴京城破的时候被俘北上,根本没有什么合适的人。无奈之下,隆祐太后下懿旨宣吴皇后来见。吴皇后来到太后寝宫,大礼参拜毕,分宾主落座。
“臣媳不知太后宣召,有何见教?”吴皇后正襟危坐,开口问道。隆祐太后此时的嗓子已经沙哑,她咳嗽几声,说道:“皇后,太子因为苗刘兵变受了惊吓。这件事情你知道吗?”吴皇后为六宫之主,自然知道这么一回事。因此她点头道:“臣媳知道。陛下已经命御医诊治旉儿。”
吴皇后话音刚落,隆祐太后便开门见山:“你既然知道,”她问道,“哀家想选一皇族入东宫侍疾。但是,却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皇后你可以推荐几位。”吴皇后听罢,不假思索地说道:“太后垂询,臣媳自然是要回答的。在臣媳看来,赵伯琮是最好不过的人选了。他可是聪明伶俐,八面玲珑啊……这孩子举止端庄大气,言谈举止颇有王者之风,足以胜任。”
然而隆祐太后并不知道高宗皇帝从宫外领养了个流浪皇族,所以又问:“这个赵伯琮是何人?皇后难道见过他?”吴皇后再拜,道:“此子先祖乃是太祖皇帝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阁下,其父为秀安僖王赵子偁。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宋皇族。今夜苗傅、刘正彦兵变,这孩子自发来到椒房殿慰藉臣媳。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这件事有独到见解。太后……”
听完了吴皇后的叙述,隆祐太后便传下懿旨,命赵伯琮前往东宫侍疾,不得有误。赵伯琮接到太后懿旨,心里却非常茫然……
“皇后娘娘倒是见过,可是太后娘娘怎么会也知道我呢?”赵伯琮一边想,一边向东宫走去。结果一到东宫门口,就看到宦官和宫女进进出出十分繁忙。御林军腰刀出鞘、硬弓上弦。赵伯琮惊诧之余不容多想,便取了太后懿旨,进入了东宫。
结果就看到高宗皇帝心急如焚,他坐在东宫的病榻上,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赵伯琮赶忙见礼:“臣赵伯琮参见陛下!”高宗皇帝看了看赵伯琮,淡淡地说:“皇侄来此何干?”赵伯琮不紧不慢,道:“臣奉太后娘娘懿旨,前来东宫侍疾。因太子殿下有恙,太后娘娘甚为挂念。今有太后懿旨在此,请陛下御览。”高宗皇帝看过太后懿旨,便让赵伯琮近前来看。
不料看到百病缠身的太子赵旉,赵伯琮瞬间眼泪就下来了。他握着年幼的太子的手,说道:“太子殿下可曾记得臣?臣曾于课间与殿下戏耍……”赵旉的哭闹声渐渐小了,他用微弱的声音说道:“记得哥哥。可惜啊,弟再也不能陪兄戏于宫门了……不过也好,但愿从此不再见到可怕的刀和恐怖的官军。哥哥,父皇就摆脱你啦……”
看到三岁的儿子说出这么成熟的话,高宗皇帝心如刀割。虽然说政治斗争能够催人早熟,但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
赵伯琮还没来得及回话,太子赵旉就与世长辞。哭声从东宫大殿之内传到殿外,很快传遍整个建康行宫。然而,随着太子赵旉的死,大宋帝国后继无人了。因为高宗皇帝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
在这样的动乱中,赵伯琮经历着宫廷中残酷的政治斗争,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他逐渐成长起来,逐渐能够担当大任!那么,他的前路又将怎么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