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基于物质、超越物质的人的精神与灵魂的再造。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万物都承载着文化要素,以物入心,格物致知。山水设置是学校文化品质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内容。
地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重视的元素,地表文化应该突出自然景象。地表文化主要指校园地面呈现的富于教育意义的物质文化资源,追求天人合一传统哲学文化。自然景象是指地表要呈现大自然的气象,追求原生态;校园文化追求自然,力去雕饰;学生自然成长。倡导依四时而生长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自然中认识和探究自然的教育哲学。
我校校园文化布局设计其中之一的特点是突出原生态的山水气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古代,流水环绕的地方是产生文化、产生思想、赋予灵性的地方,也正是孕育教育的地方。中国最初的学校建筑,以名堂、辟雍构造为重,其中最核心的构成元素就是水。
“水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老子认为,水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七种美德。孔子认为,水有“德、仁、义、智、勇、察、贞、善、正、度、意”等十一种美德。
山从某个角度可以分为孤山,群山,远山,近山。孤山呢,当然是代表孤寂,也可表示卓尔不群,远离世俗,与世无争的态度或者一种倔强的心境。群山,便有了一种纷繁杂乱的意象。而远山与高原之山一样,都有一种豁达的胸怀,近山,便有一种居高临下之感。山不言不动,但一直在我们身边。它从大地上拔地而起,突入苍穹,那高耸入云,巍峨峻拔的气质是多么豪迈。山是离天最近的,每日里它傲然屹立着雄伟的身姿迎送着太阳,当夜色降临万籁俱寂的时候它又将月亮扛在肩上,它向星星倾诉着心曲,与云彩缠绵嬉戏。千万年来它经受住了无数风雨的侵蚀,始终巍然屹立在天地间。山的灵魂,在于它的品质,在于它的博大与坚韧,在于它的丰富与深沉;以其朴实无华弃去浮躁喧嚣;以其沉静内敛,乃至于卑微……成就风光无限,伟岸崖高。故曰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
历代哲人多是长期游历山水之间,借助山川大地悟得宇宙自然的本质,启发灵性。山水与人事相联,山水的物理效应应对于精神和情感有非同一般的功效。校园无山水,学生如何胸中有山水?为此,我校在设计校园文化时,把微山微水的建设纳入顶层设计。
在学校知坤楼一楼大厅对面,设计了山水图景标志,灯光一应,会出现山水的倒影。把真实画面还原到学校大门处,当你一走进大门,会发现一条长长的宽阔的直通校园内部的大道,我们称之为问道路。大门内道路右侧,有一块颇似中国地图的石头,矗立在玉兰树、樱花树林里,石头四周还种上了向日葵,大门背面正对应着这块石头的地方,撰写着毕业生王其然同学撰写的书法作品“祖国真理 责任”。左侧是为方便学生运动后洗手用的水池。
我的校园微生活(176)山水气象,灵性校园顺着大道往里走,会路过三组徽派建筑风格的灰白色相间的马头墙、停车场、篮球场。篮球场后面是新建设完成的一个花园,暂且叫“听梦苑”,里面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就是一处水的景观,水帘上的水沿着银白色的钢丝水线连绵不断地由上流下,旁边有一长方形水池,里面有喷泉,如欢快的小孩跳跃着喷出,中间有一圆形石磨,里面喷出的水不知疲倦地流淌进水池里。最自由的是水池里面的尾尾小鱼,在飘荡的植物水葫芦间畅游。花园西边,即道路左边,有一月季园,花正盛开,里面卧着一巨石,从外形看,远观如正在行礼的老人。石的正面,镌刻着学校的校训: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
我的校园微生活(176)山水气象,灵性校园
知坤楼后侧,将设计景观“曲水流觞”。“曲水流觞”典故出自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全国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
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tiè)"。
整个校园东侧,有一条大河,叫白河,其水源来自著名的密云水库。校园后侧与西侧,是燕山山脉,整个校园里里外外置身于山水之间,心灵得以放空,容易让人获取宇宙精神的体验,悟得宇宙自然的本质。
万物有灵,取物造景,感悟喻志,万象之美。自然景象负载人格精神,形成基于人的心智活动的人文气象。这是一个山水校园。
参考文献:马斌,《物型课程:化万物以育人》,《人民教育》2019年第9期。
我的校园微生活(176)山水气象,灵性校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