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家与理学和心学的贯通以及其价值原理与意志

道家与理学和心学的贯通以及其价值原理与意志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23-10-13 17:35 被阅读0次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余而损之,缺而补之!在社会中集体意识驱动使人们的主体行为趋于偏离客体及其规律,有自控力的人认识到这种集体性的“无知"而自已却能量力而行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跟着大众疯狂失控时,灭亡就不会在你身上产生,反之,你的生存就会得到保证,其利益价值也能得到实现,这就是“反其道而行,背道而驰"的操作,于是智慧就会产生与体现。

    后者此“道"非“天之道"而是老子所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中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老子这里所说的“人之道"者过度的“人欲”也,当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外部与社会环境甚至是人类的生物性的支配而缺乏自控能力的意志使心被物欲过度所驱使时,自我就会迷失偏离了“天之道"或“天理",于是“无知”就会产生,灭亡也就离之不远,生存就会得不到保证,其利益价值也能得到损害!

    当我以“道”这样理解“存天理,灭人欲"时,理学思想的合理性就体现了,理学的哲学思想之所以扭曲了的原因,就是人们把合理的人性欲望的追求,也否定了,也或是朱程理学的论述功夫不足以区分客观被动性的物欲支配而失控的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的人欲支配而自控的人性区别,也或是学者的曲解误会了理家思想的学说,不过,之所以会被误传也是有理学作品的论述不明确之过,,而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学说还不是被人认为是唯心论,但王阳明可也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行之体本来如是。”,这里的“知"并不是完全被动主观的感知与臆断而是在对客观存在的客体及其规律的主观能动性的信息对称(真),从而在主动性意志的支配下具有自律自控使行为实事求是与“天之道”同一下的“行"与“知”的合一,是正行与正知的统一。故王阳明曰:‘即知即行,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而能体现出来“即知即行"的就是意志!

    我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在实践中受到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见识。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该成语的出处正是来之于王阳明(王守仁)在《王文成公全书·与薛尚谦书》所说的:“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用现在通俗的就是失败乃成功之母或科学创新实验的“试错”,而屡战屡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我不能从失败与挫折中走出来而抑郁不振才是真正的没有希望,所以,屡败屡战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认识到自己失败与错误的无知行为才能够产生智慧,这就是我对王阳明的“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至知”的理解。因为,从客观事实得到反馈的信息反映与主观认识才可能是正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家与理学和心学的贯通以及其价值原理与意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da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