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60962/8be331279dad496d.jpg)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
我们是否按照我们已有的、有限的知识、概念、经验看世界,来计算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即使现在信息无比发达、各种知识漫天飞舞,我们仍然没有建立一种能突破这个框架的视角。
已有的只是人类世界的一小部分
人类的知识真是浩瀚无边,而每一个人类个体却是只有有限的寿命、有限的大脑存储,这是不是正像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你拿那点生命去追求无边的知识,只能是劳形伤神、危险之极。
所以这也就决定了无论我们怎么追求,我们得到的只是认识世界的一块布,而不是整件衣服。
所不同的是,你得到的和别人得到的是迥然不同的。有的人就是学贯中西、知识储备量比一般人多很多、对某一类知识可以做到像搜索引擎一样信手拈来;有的人就是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像钱钟书一样能从涌现的知识中罗列出洞察力。
所以,每个人所已有的知识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但是每个人这一小部分的不同又决定了人的不同。
已有的是经过筛选的
不是我喜欢的书,我不看;不是我认识的人,我不见;不是我的粉丝,我拉黑……
也就是说我们在无形中给自己制定了很多标准。当然,没有标准来者不拒我们就会整天疲于应对。但是,标准的设立为我们自己制造了一个同质化的世界,这个同质化就是说所有的东西是一样的。我们按照这个标准给自己量身定做。
比如微博,我只关注特定的、想关注的人。比如微信朋友圈,我屏蔽了90%的朋友,只因为他们的发布的东西实在没有营养。比如我的书架,好像就没有我反对的、讨厌的人的书。所以这个标准的设立是一把双刃剑,既阻挡了信息泛滥,又拒绝了异质化的可能性。既过滤了渣滓,又排斥了膳食均衡。
当你以为这就是世界,那你就变得狭隘
我们会有一种顽固的倾向,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个经过筛选的世界就是全部。我们会想当然地以微信、微博看到的世界就是所处的世界了,简单地以周围几个人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就决定了自己的认知和世界观,以几个朋友对自己的恭维和夸奖来认定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评价。
当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设立的无形中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就会减少武断和偏见。
版权声明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你需要知道:
这些知识丝毫无用,
我们不过是一群无知的傻子,谁也不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