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作者: ea4f19149938 | 来源:发表于2023-06-19 10:13 被阅读0次

                  南宋 · 辛弃疾

少 年 不 识 愁 滋 味 , 爱 上 层 楼 。

爱 上 层 楼 , 为 赋 新 词 强 说 愁 。

而 今 识 尽 愁 滋 味 , 欲 说 还 休 。

欲 说 还 休 , 却 道 “ 天 凉 好 个 秋 ” !

译文:

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赏析:

创作背景: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此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说明辛词具有意境阔大,内容含量丰富的特色。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相关文章

  • 宋词三十首:第二十三至二十五首

    宋词第二十三期: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

  • 为赋新词强说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 毕竟你才二十几岁

    一 先来说一首宋词吧!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

  • 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

  • 却道天凉好个秋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宋 ]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 辛弃疾:词人本色是将军

    阑珊非隅|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 所学(知识库)

    1.辛弃疾有首著名的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 小石头背小古文《韵词散曲》48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绿皮火车年代》(1):少年不识愁滋味

    长篇记叙散文·连载 (注:标题引自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车轮,在铁轨相连处的有节奏的响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he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