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大人们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给孩子提供选择。
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
作为一个2岁孩子的父亲,不知不觉的我也开始刻意阅读关于孩子教育这方面的书,毕竟现在观念不一样了,不再像父母那一辈的“放养”模式。废话不多说,接下来就来说说一本被称之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书——《正面管教》以及我个人在读完后从这本书中理解到的。
一、“尊重孩子,和善坚定,适时引导”,被誉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据百科资料,这本书于1981年首次出版,中间经历过三次修订,被誉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本书开篇从惩罚和娇纵孩子的危害着手,接下来结合大量实例,从不同场景(家庭、学校)、不同身份(父母、老师)出发,展开关于3岁到青春期十几岁孩子正面引导、管教的原则和方法。
纵观全书,“尊重孩子,和善坚定,适时引导”十二字是我关于本书的总结。本书一直强调的是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意识,父母要做的不是把自己的思想、意志强加给孩子,更多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选择、决定的权力,而一旦双方达成一致那么父母就需要坚定的执行。
当然在这里澄清一点,给予孩子选择、决定的权力,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对于孩子完全放任不管,毕竟父母还是孩子的“监护人”,对于孩子有着“监护”的责任。而所谓的“监护人”,其实有点类似于现今玄幻小说中的“护道人”,就是说我们会陪孩子共同经历一些不涉及人身、生命安全的错误、挫折,但是一旦孩子的某些选择、决定危及人身、生命安全,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就要适时的出来正确引导。
二、“暂停区”可以有效的让父母不能情绪所左右,而“启发式提问”却可以引导训练孩子分析、思考、选择
犹记得,前一段在超市看到的一幕:5岁的小孩一直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刚开始这位母亲还和颜悦色的对小孩商量,但一直商量未果,又加上周围有人围观,这位母亲脸上渐渐浮现怒色,孩子并没有意识到他的母亲已经处于暴走的边缘。终于这位母亲爆发了,提着小孩就是一顿揍,打的小孩一直求饶,然而当时被情绪左右的母亲却依然没有停手。
我想类似这样的场景,大家应该都遇见过。遇到小孩子哭闹,可能我们多数时候都会屈服,然而在《正面管教》一书中,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提出了“暂停区”这一有效的做法。
01 “暂停区”不是一种惩罚,它适用于孩子,更适用于父母,尤其是容易被情绪左右的父母
“暂停区”可以是一个房间,也可以是一块提前布置好的区域,而它的作用就是给孩子或者父母一个独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慢慢让自己冷静下来。
我们说了“暂停区”适用于孩子,更适用于父母,那么根据对象的不同,在布置对应的“暂停区”时也会有所不同。对于父母来说,其实有时候只是需要一个空间,不在于空间里面有什么其他东西,而这一个空间区域可以是厕所,也可以是书房,甚至于可以是卧室,个人建议可以在旁边放上一本书,当你在这个空间独处时,利用这本书来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你不喜欢书也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总之就是尽快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直到自己情绪平复下来。
对于孩子来说,在布置“暂停区”前,父母需要跟孩子明确解释这一块区域的作用,必须明确告诉孩子这一块区域不是用来惩罚,只是用来平复彼此情绪的。而在布置“暂停区”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与孩子共同探讨在这块区域能帮助使其心情好转的活动,如:书、玩具、音乐等,只要是有助于心情好转的活动都可以,毕竟“暂停区”的初衷也是为了平复情绪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告诉孩子,当他们在“暂停区”平复好情绪之后,之前的问题如果依然存在,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引导孩子分析问题,进而找到解决方案或者弥补措施。
02 明确“3R1H”原则,更好的关注怎么解决问题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则来约束相应的行为,而对于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说,我们同样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 (1)相关(Related)
- (2)尊重(Respectful)
- (3)合理(Reasonable)
- (4)有帮助(Helpful)
这4个原则在本书中,被称之为“3R1H”原则。首先,“3R1H”原则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专注于某个问题,不至于跑题,可以让我们从一大堆头脑风暴出来的解决办法中找到更加合理、适配度更高的解决办法。
在明白了解决问题所要遵循的原则之后,我们还要知道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步骤。大量实验和事例证明,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出对的决定的,所以要想解决问题,那么首先应该保持情绪稳定,这也是为什么会提出设置“暂停区”的原因。
接下来就是开始着手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步骤除了前面说的情绪稳定的前提之外,还有就是利用“启发式提问”,让孩子能够充分参与其中,并在这一过程中思考。“启发式提问”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孩子探讨其所作出的选择会造成什么的后果。
03 “启发式提问”让孩子学会“要做什么”而非“不能做什么”
本书大量提及“启发式提问”,其实在我理解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导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训练孩子在遇事时,分析原因、后果,让孩子慢慢能够独立的思考该怎么做,而非父母独断的规定孩子该做什么,如果父母独断的规定,那么孩子慢慢将会失去分析、思考的处理事情的能力。
当我们要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提问”时,我们首先应该保证彼此的情绪平稳,如果有任何一方的情绪激动,那么此时就不适宜进行“启发式提问”;再者父母不能对问题预设答案,因为一旦对问题预设答案,会影响到父母的提问以及小孩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预设出来的答案肯定大部分都是受父母立场的影响,并不能代表孩子的意见,所以针对“启发式提问”,父母应该专注于“问”。
如上所说,“启发式提问”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其所作的选择将会带来的后果,而对于这个后果又分为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两类。
自然后果:没有人为的引导干预,顺气自然产生的结果。在书中给出了一个洗衣服的例子:父母提前告知孩子,每周的特定一天为洗衣日,他们需要自己把脏衣服放在指定的位置,以便统一洗。但如果孩子总是忘记,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去频繁的提醒,在已经提前告知孩子的情况下,你接下来就只需要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情。这样有过一两次不得不穿脏衣服的经历后,你会发现孩子已经不需要你提醒,一到规定的时间就会按约定把衣服放在指定的位置。
逻辑后果:在人为引导干预的情况下产生的结果。书中也同样给出了一个例子:当小孩提前将预支的学校生活费用作了他用,为了培养小孩的规划、理财能力,我们需要提前告知其周围人,不能借钱给他,这样也就导致小孩会饿肚子的情况发生。有过一两次饿肚子的经历过后,你会发现慢慢的他会开始有计划的用钱。这种通过人为干预而导致的结果,就被称之为逻辑后果。
其实,从上面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唯一的区别就是:是否存在有父母的介入干预。
三、对于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不断的训练、引导,实现对孩子的有效管教
《正面管教》这本书,纵观全文内容,其实不仅仅说了如何不惩罚、不娇纵的管教孩子,书中还列出了父母的一些不好行为以及纠正办法,可以说从这本书中父母不仅仅能学到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还能引发父母关于自身行为的深层次思考,比如书中提及到的“消防员”式父母的一些表现以及如何避免成为“消防员”式父母。
其实什么是小孩的“不良行为”?书中是这么解释的:大人所谓的“不良行为”其实只是孩子在当前时期所做出的与其年龄相符的事情,所以说小孩的“不良行为”只是父母因自己的立场、年龄等因素影响所不认同的行为。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作为父母有着“护道”的责任,更多数时候,父母需要去深层次思考我们所谓的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目的,以便能够及时的纠正自身、引导孩子。
最后,我还是希望强调一点,父母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因为有时候强势的控制可能会起到一时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选择一种鼓励的方式慢慢训练、引导孩子。
不要怕孩子犯错,只有频繁试错,孩子才能更快的成长。就算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谁又敢说一定不犯错呢,更多的时候我们的很多经验或者教训就是从这些错误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