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父母热衷于让子女考编结婚生孩子?

为什么父母热衷于让子女考编结婚生孩子?

作者: 余小满慢话 | 来源:发表于2024-05-22 17:23 被阅读0次

    显而易见,从题目就能看出,今天想要讨论和分析的话题。

    这个现象我相信在大多数家庭中普遍存在吧,很多时候这个问题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和父母之间矛盾和冲突的焦点,甚至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想要解决问题,化解冲突的第一步是什么?

    是理解,理解对方的思维和想法,顾虑和痛点。

    那要如何才能做到理解呢?

    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首先懂得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和发心是什么?(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开个玩笑,哈哈哈)

    父母老一辈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多少会有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加上国家和社会高速的发展,老一辈人所经历的和现在年轻人正在经历的还是差距挺大的,再者,上一辈的人确实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深度都没有现在年轻人大而广,所以思想上有差距,有矛盾再正常不过了。我想,作为当代年轻人,不能指望父母来如何理解我们,我们应该首先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思维,想想他们到底为什么执着于让自己的下一代考编结婚生孩子?

    很简单,就两个字:稳定。

    稳定意味着确定,确定感意味着可控性,可控性意味着没风险。

    举个例子:父母有了钱都用来干嘛?放在哪里?毋庸置疑,存银行定期。这就是对风险的绝对把控,不管利息是多是少至少我的本金不会损失。

    我不是要说存银行定期就不好,更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做高风险投资,这个是需要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实力来衡量的。我只是想通过举这个例子来对父母这一辈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对未知不确定的恐惧进行一个鲜明的阐述,进而开始接下来的探讨。

    想象一下,我们小时候的画面是不是这样的?

    父母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投下了太多的关注和很高的期待(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现象),总觉得自己家孩子打小就是最聪明的,在孩子群里面那就是独一无二的,长大指定能考个清华北大,最次也得是个211,985,那定是前途无量,拥有璀璨人生。就算自己家孩子不怎么聪明,能力也平平,那也都是幻想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们的幻想也随之破灭。别说考什么211,985,就连考个普通一本都费劲,即使是祖坟冒青烟考上了重点,毕业出来,大概率也进不了什么世界五百强,从此走向康庄大道,更是无稽之谈。

    就像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幻想自己的父母是神,无所不能,然而,随着逐渐长大后会慢慢发现,父母也会沮丧难过,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如同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父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父母,一个平平常常的平凡人,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神。

    梦醒了,幻想破灭,回到现实中来。

    现实就是,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学历平平,能力一般,放任孩子自己出去闯,搏一搏,大概率的结局就是头破血流,血本无归。那就把风险降到最低,降到完全可控范围内,没有比考编更好的选择了。考编可能比不上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工作,这辈子也不可能发家致富,可能工作还极其无聊,一眼就能望到头,看到退休的前一天,但它至少稳定呀,俗称铁饭碗,至少不用面临被优化裁员,中年危机等等这些问题。

    人生没有哪一种选择就是对的,是好的,是绝对正确的,在这里我只是想说明为什么父母们总是钟爱这一种选择。

    因为没风险且门槛较低,当然就现在的趋势来看,以后门槛会越来越高。其实父母们心里很清楚,虽然他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他们都明白,那些能够成龙成凤的不光是实力很强,家庭背景也得过硬,即使是这样,最后能成为佼佼者的,也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剩下的大多数人,都是刚上战场就挂了的。父母们希不希望孩子成功?当然希望,但是他们比起希望孩子成功来说,他们更害怕孩子失败,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刚上战场就挂了的那波,所以与其这样,那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个稳定的,并且是可以一路稳到底的。

    父母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喜欢稳定?

    稳定意味着可控,可控就意味着安全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根本原因就是安全感的匮乏。

    从马斯洛的需求论可以看出,安全感是基于最底层的物质基础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上一个层次,但从整体上来说,安全感还是属于生存需要,属于温饱阶段的边缘。

    这样看来是不是就不难理解了?我们父母那辈基本上从小的经历就是属于这个阶段,再加上家里兄弟姐妹又多,本来经济就不宽裕,他们小时候是没办法得到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情感养育的,所以对于安全感的匮乏实属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父母这一辈的人普遍控制欲比较强,就是喜欢安排别人,特别是自家孩子(孩子比较容易控制)的人生。当代年轻人在职场上碰到这种中老年的领导,特别是男性,会有这种非常强烈的感觉(这也是我辞职不想工作的原因之一),他们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或者在职场工作中,都想要拥有和掌握绝对的控制权。喜欢控制他人,掌控欲很强,喜欢安排别人的人生,这些统统都属于安全感缺失的表现。对于男性来说,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文化所导致的,以及长久以来男性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从而便于更好的稳固和统治整个人类的生态系统(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以后有空再聊)。

    好的,到这里就可以了,我们只找到原因——安全感缺失,不讨论这个原因背后的的原因和形成条件,这个如果展开说的话,我能写出一篇论文来。

    他们还停留在安全感这个阶段,所以要考虑的,对于人生的规划都属于风险把控这个方向,要么就稳赢,要么就稳定,只要有输的可能绝对远离。说句题外话,巴菲特他老人家一辈子,也不可能没有失过一次手,我想巴菲特他父母肯定不属于这种,不然就没有巴菲特了。

    这个阶段的人几乎不太会去考虑什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活出自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怎样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生,让自己变得快乐多一点?因为这些通通属于自我实现和价值感层面的东西,至少要比安全感再上两个台阶。

    我曾经尝试和上一辈人讨论这些问题,他们的回答要么就是懵了,画面是“非静止画面”,要么就是,你说的这些都是一些没有用的问题,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能变成钱吗?能有饭吃吗?

    所以理解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争执和矛盾。

    我为什么突然想写这个话题了呢?

    因为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电视剧,最后结尾里面有一个片段,是一个癌症复发扩散了的妈妈对女儿说的话。

    剧中妈妈对女儿说:“你不要怪妈妈老是逼你考证考编,老是催你赶紧找个合适靠谱的男朋友,然后结婚。妈妈知道你有你的理想,你想去追逐你的梦想,去外面的世界天高任鸟飞。可你知道天有多高吗?路有多远吗?如果你在半路上飞不动了,或者摔下来了,该怎么办?有人能保护你,能接住你吗?我从来没想过让你大富大贵或者功成名就,我只是希望你的这一生都平平安安,平平淡淡的度过,平淡到没有一丝波澜,每天吃着差不多的饭,上着一模一样的班,余生的每一天都是同一个人在陪着你,就这样平平淡淡的,直至生命结束的那一天。”

    如果说前面那些是我通过头脑和所学的专业知识理性分析出来的结果,我从逻辑层面理解了父母的动机和用心,那后面这段妈妈对女儿说的话,不知道为什么,我虽然不喜欢也不赞同这种人生选择,但我的内心竟然好像有了一些波澜,好像突然共情到了父母们的用心良苦,共情和理解还是不太一样的。

    共情和理解不代表同意和妥协,我仍然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我深深的理解和共情了父母们的初衷和良苦用心,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矛盾和情绪。每代人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每个人面临的环境和个人能力也不一样,可以坚定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想要的,与此同时,更要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包容他人,求同存异。

    考编是为了有一份这辈子都能够稳定的工作,那请问在上一辈人眼里结婚又是为了什么?

    婚姻和考编可不一样,婚姻不可能保你一辈子安稳,一劳永逸,直到逝去的那一天。

    人与人的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时时刻刻都在受着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环境及周遭各类事物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着。在人与人的关系里面,两性关系和婚姻关系是最复杂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所以婚姻他并不能给人生带来什么保障,至少在现代社会是这样的,更不可能只要一结了婚就能白头到老,当下的离婚率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封建社会的旧时代里,这个好像有点久远了,就说我们父母上一辈,他们的婚姻从一而终,是因为过的很幸福吗?是因为爱情吗?

    是因为社会文化以及大多数人内心认同的不合理信念在约束着他们。但是这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是需要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和文化来约束着人类,以此来达到稳固和安定,构建人类生态系统(这个前面也提到了,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这个我有空单独讲,包括男女不平等,也是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万事万物存在即合理)。

    其实父母他们也知道,那些墨守成规的文化和信念已经束缚不了当代年轻人了,如果那些陈旧的文化和信念一旦被摒弃,婚姻将不可能成为一种稳定而长久的关系存在。

    那为什么父母们还是会热衷于让下一代结婚?

    我想大概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自然是为了面子,受传统文化的驱使,他们自然而然的把孩子成家立业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来完成。如果孩子没有结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中有一项大的任务没有完成,没有尽到做父母应尽的责任,不是一个好父母,也会成为其他亲戚朋友茶余饭后的闲谈。人生中有这么大一个任务没有完成,不仅仅是父母本身,还有亲朋好友都会觉得你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并且还会留下一个巨大的终生遗憾,就不光很没有面子,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还是个巨大的打击。

    由此扯出了一个心理学名词——共生

    其实这也是个生物学名词,从生物学角度来解释,共生是指两个生物之间需要互为依赖,才能共同生存。心理学中所讲的共生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过度亲密,相互缠绕和绑定在一起,分开之后无法独立存在,特别是内心情感世界。这种关系最初开始的本意是指母婴关系,因为母婴关系必须共生,胎儿从一开始在母亲肚子里就是共生,从出生到学会独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婴幼儿和养育者都是共生关系。养育者和婴幼儿之间的共生关系不仅仅是指生理和生活上的照料,还有内心情感和依恋的共生。在婴幼儿发展教育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强调母亲的情绪很重要,因为实验研究证明,孩子是可以完全体验和感受到甚至是复制养育者,特别是母亲的情绪,当他们还是胚胎的时候这种共生关系和天然的感受能力就已经存在了。

    然而,在东亚文化中,这种只应该存在在母婴关系或者是婴幼儿与养育者的关系中存在的共生状态可以持续到成年之后。有可能是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想把这种共生关系持续下去,这种情况下,基本上不会产生太大的矛盾。如果一旦有一方想把这种关系持续下去,而另一方却拒绝或反抗,矛盾和冲突由此就会产生。传统中国式父母大概率都是想把这种共生关系一直延续下去,其实之前的传统文化差不多一直都是这样更迭传续的,然而,到了当代年轻人这里,突然就出现了反抗和不顺从,而且还不是个例。这时候,父母他们老一辈当然就不能接受了,觉得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到你这就不行了,就想单飞了,长大以后就孩子是孩子的人生,父母是父母的生活了,从此不需要为孩子负责了,这绝对不可以。

    再说一个心理学小知识点:被动结束共生关系的一方会有很强烈的被抛弃感,而主动结束的一方通常会有愧疚感,会觉得是自己伤害了对方,抛弃了对方。所以很多孩子为了不主动“伤害”父母,会选择把共生关系持续下去。

    至于为什么父母想要持续这种共生关系,这里面的动机和心理形成机制是什么,讲起来又是一大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如果孩子不结婚父母就会很没有面子,加之这种共生的依恋关系,父母普遍会认为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孩子这么重要的终身大事没有完成,那对于父母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和遗憾。

    再者,就是从众心理,顺从大众,随波逐流,是最简单也是最安全的方式。他们那一辈人似乎习惯了听从集体的召唤,大家干什么我就要干什么,千万不能和别人显得不一样,格格不入,特立独行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所以,当主流文化还是在呐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时,他们必须紧随其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繁衍后代。不结婚怎么生孩子呀?不要跟我讲什么非婚生子,你感觉在当前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可以被接受和允许吗?而且这个孩子要如何才能健康的成长呢?

    稍微扯点题外话,之前说要出台法律允许单身女性通过人工精子库等医疗科学辅助生育方式来完成独立拥有和养育孩子。最近又说不允许了,辅助生育医疗只能用在合法夫妻并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签署协议才能进行。就相当于这个政策只是被提了一下,还没有真正实施下来,就又被pass掉了。可能是怕这个真的一旦实施,以后结婚率会越来越低,所以就取消了吧,哈哈哈哈哈。

    繁衍后代,这个在几千年的文化当中有多么重要,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嗯,不对,繁衍后代,这个不光在人类,在所有的生物界当中都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不结婚怎么生孩子呢?

    突然想起来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们。

    我一哥们和他女朋友谈了很多年,家里一直在催婚,但他俩就是一直不结,我问他为啥?是因为经济压力买房子吗?他说这个只是一部分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只要他们一旦被催婚成功,结了婚之后马上就会被催生,但是他们两个人真的不想要孩子。他曾经试图跟家里沟通过这个问题,但是家人说不要孩子,你俩结婚干什么?于是他表示很无语的来找我吐槽这件事,他说谁规定结婚就一定要生孩子?结婚怎么就是为了生孩子吗?那要是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那随便找哪个人结不都是一样的吗?他说我真的搞不懂他们的想法,也无法沟通,那我就干脆直接不结了。

    还有朋友被家里催婚,然后就问父母,那如果以后过的不幸福离了呢?爹妈的态度是,实在过不好,离了也没事儿,至少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你如果都不结婚,那哪来的孩子呢?

    可见,婚姻对于他们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生孩子吧。

    繁衍后代这件事本来就是生物界交配行为最根本的动机,但为什么到了当代年轻人这里,这种生物界天然的欲望突然就没了,或者说是大大削弱了?

    这又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以后单独讲。

    至此,前面已经讲清了两点,父母为什么热衷于让孩子考编和结婚。

    还有最后一个,那为什么又热衷于让孩子生孩子呢?

    这个答案很简单,上面已经说过了,繁衍后代。还有就是怕老了以后死了没人收尸,死了没人给上坟,我表示不懂,他们为什么这么关心自己死了以后的事情。

    然后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还去查了一些资料,又得到一个心理学词汇——死亡焦虑

    就是在传统文化中,死亡这件事总是被赋予了太多的象征,总是被搞得神神秘秘,令人惶恐的感觉。难道古人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告诫人们要珍爱生命吗?我也表示不懂。

    之前的老一辈人从来就没有人科学认真,坦诚公开的给他们进行过死亡教育,教他们如何面对死亡和别离,就如同他们从来都没有接受过性教育是一样的。对一件事情,你越是不懂,周遭的人越是怕你接触,越是不想让你了解和知道,并且还要告诉你,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你就会天然的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那怎么样才能缓解一点这种恐惧感,让死亡焦虑能够减轻一点呢?

    生个孩子吧,我没有开玩笑,我说的是认真的,我很认真严肃的在说这个话题。

    死亡是什么?死亡就意味着彻底消失。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平无奇的人,一生也不可能有什么丰功伟绩,大概率你死了以后,除了你的后代能记住你以外,给你上上坟,没人会记得你曾经存在过,除非你生前是个什么名人,或者有什么卓越的成就。我突然想,可能人们都想努力干出点什么成绩,想让自己变得成功,可能是有对抗死亡焦虑的原因。

    比如我,每天就喜欢在这里瞎写写写,可能也是想对抗死亡焦虑,说不定我死了以后我写的东西还能被别人看见,哈哈哈哈。

    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对抗死亡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繁衍后代,这样你就会在心理层面感觉自己的DNA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延续下去了,你并没有彻底消失,同时你死了之后总会有人记得你的。

    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人会有死亡焦虑啊?我刚刚说了,死亡就等于彻底消失,其实人们不是恐惧那个死亡本身,是不想让自己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留下任何痕迹的彻底消失,就好像跟没来过一样,仿佛好像有一种白活了的感觉。

    关于死亡焦虑这个话题是一个更宏伟的话题,他牵扯到很多潜意识里的心理形成机制,在这里我说不完,真的说不完,以后有空再说吧。

    好了,以上就是我个人瞎总结和胡说的一些关于父母为什么这么热衷于让孩子考编结婚生孩子的三个点。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和见解,欢迎留言探讨呀!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生没有哪一种选择是绝对正确的,结局都是美好的,都是你想要的,那是乌托邦,那不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

    作为一个成年人(或者说从孩子开始就可以培养),让自己能够有能力看清每种选择背后的另一面,以及每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有勇气去面对。

    你想要稳定且平淡的工作可以选择考编,但同时你需要面对和接受的就是无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辈子看得到头的稳定。

    如果你想要干点什么,并干出成绩,或者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理想,那你就必须要为之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和努力,而且还有可能最后不成功。

    如果你想要孩子老婆热炕头的生活,想要晚年的时候有子孙绕膝,合家欢乐,那你在年轻的时候就必须拼了命的去工作,还要处理生活中一地的鸡毛,终其一生都是在为他人奉献。

    如果你想要在年轻的时候活的自由潇洒,那么你可能就要面对老年之后比较孤独的景象,比那些子孙满堂的人多的多的死亡焦虑。当然,如果你功成名就,或者这一生都在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也是可以抵抗死亡焦虑的。

    所以人生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不用羡慕他人,也不必懊恼自己。在做出选择之前,先想好考虑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评估好自己的能力,以及这个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是否是自己所能承受的。

    一旦做出选择,就请勇往直前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父母热衷于让子女考编结婚生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mz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