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刚完成新精英的职业生涯规划基础课程,所以接下来的几篇文章将由此来展开,也正好借此对自己所经历的职涯做下整理。
大学听从父亲的建议填报了机械的模具制造与设计的专业,当时确实对专业听无感的,而且听亲戚说毕业后工资挺高也不用担心就业问题,现在想来没有调研就没发言权,一切都是想当然。不过要感谢自己的爱折腾,大一暑假没有回家,溜到广东东莞的一个模具小作坊中以高考落榜生的身份工作了2个月,期间 对该小厂的投资总额、在行业中的地位,未来行业发展情况、上下游的情况以及如果在行业中发展职业路径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毕业后不打算从事这个行业。一个爱折腾、喜欢新鲜事物的人在工厂里会憋坏的。
暑假过后,专业课就没有以前学的认真了,更多的时间是去泡图书馆,还忽悠上了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机会,借由便利看了不少的书籍,现在想来唯一错过的就是当时没有忽悠个女生,也算是学生生涯中的一件憾事吧。有句老话貌似说过,当上帝给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我的这扇窗应该就是社群了,关于社群再次不表。
转眼间大学马上就要结束了,由于大二寒假在上海打工的经历,喜欢了上海这个城市。所以在学校强制实习还剩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是,我从工厂里辞职了,来到了我喜欢的城市。最近我比较喜欢讲一个关于苍蝇和蜜蜂的故事,第一次听到,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从李笑来老师那里听到,当时的在心里骂了句:卧槽,这不是在说我吗!?。
故事内容是:在一张桌子上横放着一个空的啤酒瓶子,瓶身是不透光的,平底是透光且对着亮光的地方,瓶口对着黑暗的地方。此时在瓶子里放入两只动物,一只苍蝇,一只蜜蜂。那么请问,它们俩谁先出来?答案是苍蝇先出来,理由是:
人们老是说无头苍蝇就会到处乱撞,其实当苍蝇在瓶里在一个方向上碰壁了就立马回反方向,就这样左撞右撞不一会就出来了。
无头苍蝇模式就符合我在上海头两年的状态,当时不知道自己能干啥可以干啥。第一份工作在一家20多年的小公司里做销售,产品是铝箔,离职是因为陷入了管窥原理:当时刚毕业不会谈薪资又不想问家里要钱,所以陷入到金钱的稀缺性中了。比我晚进入的公司的同事偶然间聊天工资比我高,心里不平衡就离职了,再一个感觉自己不适合做工作。接下来的工作是在我第一份工作产生离职的想法时,是参加一个社群活动时遇到的,他们是活动的场地方,一家创业公司,看到公司的墙上有各种脑图就感觉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团队,然后犯了新人错误吗,没有谈待遇和签合同就入职了,直到半个月后才直到薪资低的可怜,但时间还算比较充裕可以让我参加各种社团和组织活动,同时我也做了我的野外兼职,帮别人运营公众号。这份工作应该是我拿空间换时间吧,让我得以在上海有喘息的机会,我通过公众号接触到了H5,紧接着是编程。
蜜蜂在瓶中,会因为有阳光,一直照着平底撞,直到死亡为止,目标比较明确。我感觉自己有个非常好的才干就是行动力强,有了想法后,就立马报了编程的培训班,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到了目前所在的公司,成功转型为程序员。在16年的下半年,我意识到我的目标已经明确了,所以就把我参与的几乎所有的社群都推出了,精专的去学习编程技术,这也就是我从苍蝇模式转为蜜蜂模式,从瓶子里出来,前面有片花园,我要去那片花丛中去采蜜,中间的路程中的一起东西都不能吸引我。
现在回顾起来,我想我应该是做到了,根据自己目前的状态,方法论有了迭代,依据《黑天鹅》和《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提到的“杠杆策略”:
以90%的比重按照自己的路径依赖和思维模式前行,也就是蜜蜂模式,同时保持10%的比重,去向苍蝇一样误打误撞,主动迎接随机、混乱、冒险、挫折和不确定性,去挣到更多的认知,以发现新的方向和秩序,开放系统引入新的负熵,并适时的切换到另一个潜在的平行空间。
也就是我现在的大的方法论是:10%的苍蝇模式;90%的蜜蜂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