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在我的老家博平,清明这一天是不上坟的;上坟祭扫,都是清明的前一天,寒食节这天。
经查,寒食节的起源,据史籍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我小时候,寒食节这天,及早起来,父亲带我们哥几个去家东的沟沿上用镰刀砍下柳树上的枝条,扛回来,大的插在大门、屋门门框上面,小的插在窗户上,粮仓上、茅厕上的墙缝里。些许的绿色插上,院里也有了春意,这对于小时的我是不懂的,只是感觉好玩,又加上能拧几个柳条的口哨吹一吹,感觉格外高兴。母亲则用前一天小米和着高粱米蒸成的硬硬凉凉的饭团,给我们做主食,那天是不开火的。古代有清明折柳插柳甚至大街上卖柳条及寒食节吃寒食的记载,但我的父辈肯定不是应景而为,也许是父母辈的长辈们言传身教传承下来的习俗吧。
现在,清明成了一个法定的假日,给我们以纪念和怀恋逝去亲人的时间安排。
于我来说,带我砍柳条的父亲、为我做小米和高粱米冷食的母亲,都已经离我远去了,我每每思念,清明潸然的双亲,又似乎并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牵挂着我们,也让我们思念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