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始皇帝说:“书同文。”
于是,他的丞相李斯不负他望地,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创制了小篆体,而这种字体一直流行到了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取代。
小篆这种笔画复杂形式又古怪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的字体真的是太优太美,所以始终被书法家们所青睐。
话说,在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小篆真真是当仁不让的。
很后悔的,当年没有好好练字,无论是毛笔字还是钢笔字,如果当初认真的练了,现在就应该是进阶而不是重头开始了。
现在大都写字漂亮的,写的都是楷书,其实隶书也好看,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阵扑面而来的写意山水。
分不清的是,行书跟草书有啥区别?
说到草书,有歌唱道“豪卷添墨长安曲,将狂草一笔指张旭。”
曾经,书文不分家的吧,很少见哪个文人墨客写一手丑字的。
如果说学生时代有什么事值得我骄傲的话,我想应该是右手中指上的那个老茧吧,不管我当时写的是什么,总是动笔写了的,要写多少字,才可以磨起来一个老茧呢?现在的人,谁还敢想写字写出老茧的手指呢?
全民互联的时代,大概,都只会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方便归方便,只是,从前学过的一笔一划,可能都不很清晰了吧?
有个成语叫做“提笔忘字”?其实我都不敢确定这是不是个成语,渐渐遗忘的,果然不仅仅是文字。
我们是不是都已经变成了互联网的奴隶?就像当初,西方工业机器大批量地生产我们的刺绣?依赖,好像已经根植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大脑。
不是好像,而是可能真的已经无法铲断了。
只是,就算是世界大同,也是求同存异的结果,我们可不可以在依赖的世界里,稍稍地直起腰背,把快要冰封的记忆烧醒?
哪怕只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所以,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人有两腿走路,思想也该如此,如果有一天,网崩了,你还有笔,你还可以写。
附上我长着老茧的手指(本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