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是与教练的第二次线上交流。
乔教练一如继往地准时,一如继往地亲切,这种亲切感没有伪装之意,就是让人各种舒服。做老师如果也时时保持这样的状态,多好!当时我就在想。
“来,张老师,聊聊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吧!”我随口就将外出洛阳学习之事,以及每周坚持写文章,但是没有被学习共同体里推优,没有被投到报社去的郁闷一股脑说了出来。
“看得出来,你很享受成长的幸福感,能不能说说你感觉自己的成长突破点在哪里?”我就将自己三年来一直坚持更文记录的事情说了说,还将今年加入重庆树人有约读写团队的计划谈了谈。
“能不能自我分析一下目前的现状?以及不能实现自我突破的原因所在?”乔教练继续追问。我的文化基础不高,仅仅是中师毕业,前二十年又缺少阅读的积淀,现在无论是写作时间上,还是个人精力上都显得不足。我还有一个特别臭的毛病,不爱与别人沟通分享,总是害怕别人嘲笑自己,也害怕麻烦别人。前期也投了十余篇吧,结果公众号上倒是有推文,但是一直没有并发表在杂志上。
“能不能自我分析一下前期投稿失败的原因?”教练总是善于抓住核心问题进行追问。我想了想,直言不讳到:肯定是质量不行呗,题目不够吸睛吧,编辑曾说:“打开邮箱,三秒钟,即可判断这个文件是否是我们想要的稿子。”三秒钟?他在打开邮箱的那一刻,已经开始站在观众的视角来判断这个稿子是否有阅读的价值。另外,这个质量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很想写好,但有时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你自己梳理一下,你觉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至少是可以做些什么的?”我每天可以读半个小时的书,读读报刊;每周坚持写作,至少三篇;每周听上几节名家课例,研读一下小学语文教材;要抓住中国教师报网上公益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写作水平;坚持不懈地投稿,并且要研究报刊栏目要求,争取做到不盲投;两周一次的教练课程时,要把以上的做法向私人教练进行汇报。
“除了这些,你觉得是不是还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我还可以求助于两位朋友,一位是身边的朋友,可以为自己提供写作的素材、发表的平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直言讳的评价,指出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另一位是成长共同体里的朋友,她则可以帮助自己精准投稿,她已经拥有了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的经验,这些都可以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
“张老师,我很好奇,你写作的初心是什么?”成长自己,成就自己。好老师可以是赛出来的,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在县赛、市赛、省赛里让自己脱颖而出。好老师也可以是写出来的,妙笔升华,金句频出,各大报刊、杂质崭露头角。
成就自己很重要,成为独一无二的、无法取代的自己!接着,我讲述了五年来的工作经历、人生故事以及个人思考。讲述里,我竟然又一次潸然泪下。我突然发现,原以为自己放下了曾经的所有,原来,此刻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痛。
乔教练只是聆听、点头、微笑、陪伴……
我的收获与感受:
教练是一个善于聆听的人。每一次,屏幕前的我们两个同时说话时,教练就会微笑着示意让我继续,她则一边静静聆听,一边迅速记录,从不打断,直至我停下来为止。
教练是一个善于捕捉信息的人。我自己心中的困惑,她能通过认真聆听后准确地提炼出来,并且思路很清晰,常常用1、2、3来表述。
教练是一个善于追问的人。本次教练课程,教练在与我的聊天中抓住中关键问题,不断对我进行追问,让我进行自我梳理。然后再继续追问,连续几次追问后,便直逼到了我的个人成长目标。我也曾经听说过,课堂之上,老师要善于追问,追问是将个人思考、对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处的好方法。今天着实感受了一把,不过,关键是得能提出好问题,这都需要教练、教师拥有过硬专业素质。
无法取代的自己?其实,这个世界哪有无法取代的人?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下它前行的脚步,世界不会因为谁而停滞不前。线上交流后,我便一直在笑自己依旧年轻气盛,口出狂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