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领域,童年期指年龄范围在6、7岁~12、13岁,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它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1983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儿童喜欢尘土,他们整个身心像花朵一样渴求阳光。”——泰戈尔
影片中的英子,性格果断,好奇心强,具有正义感与同情心。在同龄人妞儿受人欺负时,英子大胆上前保护;在“疯子”邻居受人冷落时,英子主动与其搭话、交往;在佣人宋妈的工资被好吃懒做的丈夫拿走时,英子敏感又反感的态度;在遇到一名小偷但得知他是为了弟弟上学迫不得已才投钱时,英子的守口如瓶与厚道……都刻画出女主角英子独一无二的性格。而如夏巴尼所说“童年乃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人的品性在童年开始形成。我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童年时的所学与所为”,英子的这种性格也注定造就了她不同寻常的人生。
“人生不得恒少年。”——岑参
在影片的最后,英子上了学堂,并学会约束自己,她长大了。而在她长大的过程中,有四件事无疑加速了这一过程。
一、好友妞儿找回亲生母亲,但当夜就被火车轧死。
童年的友情格外真挚。两个小女孩互相陪伴,分享秘密。在得知妞儿被领养她的爸妈打后,英子帮助妞儿找到了她的亲生母亲。但由于生活的刺激,妞儿的亲生母亲,也就是无人理睬的邻居“疯子”,早已无法回归正常生活,所以在女儿失而复得的雨夜,她带着女儿跑了出去说是去与孩儿爸团圆,但却连累女儿一起被火车轧死。这是英子身边第一件促使她长大的事情。
二、好哥哥“小偷”被便衣警察抓走,众人欢呼。
在经历第一件事后,英子全家搬走了,她的新家对面有一座废弃的房子。英子出于好奇进去探索,不巧遇到正在藏盗窃脏物的小偷,以她的年纪或许并不理解小偷的概念,于是她和小偷成了朋友,并相互聊天。小偷鼓励英子好好学习,并举了他弟弟名列前茅的例子,小偷还告诉英子,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供弟弟上学。但在英子与小偷告别不久,小偷就被便衣警察抓住了,众人皆呼“大快人心”。通过这件事英子似乎开始了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三、佣人宋妈发现自己儿子已死,女儿被丈夫送人,伤心欲绝。
宋妈是乡下人,她有一个不争气的丈夫和一儿一女,儿子在有钱人家放牛,女儿放在别人家养。宋妈每个月把工钱都交给丈夫,以为他能照顾好他们的一对儿女。但无奈的是纸包不住火,宋妈最终还是发现丈夫并没有照顾好孩子们,他们的儿子已经去世,女儿刚被丈夫抱走没一会儿便给卖了。她恨自己的丈夫,但又对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英子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或许开始了对人性阴暗面的认识。
四、爸爸去世。
告别童年的最后一件事是英子爸爸的离世。爸爸是全家收入的来源,失去了父亲的保护,英子以后的人生可能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无忧无虑。在影片的最后,英子妈带着英子和弟弟坐上车、宋妈坐着丈夫拉的驴子,向两个方向走开。自此,英子无忧无虑的童年画也上了句号。
“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么完美。”——三毛
或许童年是一首始于乐趣却终于成熟的短暂的歌。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但终究也要告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