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虚拟校园

虚拟校园

作者: 木雪时 | 来源:发表于2017-10-25 10:34 被阅读0次

    没有围栏的大学。虚拟校园的目的是什么?有归属感。这种归属不是指归属于一个地理位置,也不是一个建筑。
    但归属感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它更多的依赖由人组成的组织,以及“你”在组织中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当这种关系发生实质作用的时候(集体活动),就会感受到伴随集体感的归属感。(当这样的集体规模变大时,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集体称之为社区。)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如果单纯地划分一个组织,指定一些头衔,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当这样的组织在发挥作用的时候,一起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到集体,感受到组织,也就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也就有了归属感。例如现有“学生空间”当中,评选奖学金,举办各种比赛活动等等都能让学生有一种自己属于这个学校的归属感。

    组织的存在是有一定的目的和功能的,否则,所谓的组织也就没有实际的意义了。例如现有的“学生空间”中,以方便管理为目的,聚集了隶属于同一个学习中心的学生——行政班;以同一个课程为纽带,聚集了隶属于同一个专业的学生——课程班。每种班级都有班主任,然后是学生。

    可是这只停留在分类而已,没有形成实际的让人产生归属感的组织。

    综上所述,我的一个想法是:首先,保留班级的概念(这是组织的一种形式);其次,除了在校园层面有活动,在班级层面也有活动,让活动来催生人与人之间关系,进而是集体感,归属感。(当然这就要求了有人组织活动了,组织有意义的,好玩的活动。)——这就类似于实际大学生活中的课外活动,社团,学生会,兴趣小组等等。

    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注意:
    行政班,有行政班的活动,发挥共同地域性的优势。
    课程班,有课程班的活动,发挥专业共同点的优势。

    在网站交互层面上——最终的形式可能是一个论坛社区,一个区别于课程内部学习论坛的班级活动论坛。

    最后,现有的社交功能——“动态空间”的概念可以舍弃。现有的老师和同学发站内信的概念——可以转化为以“班级通讯录”(提供师生之间的各种联系方式——微信,qq等等,把社交归还给社交软件)为主,发站内信为辅的模式。

    以上只是个人初步想法,尽有不妥之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虚拟校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ea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