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书读三遍,其义自见

书读三遍,其义自见

作者: 兔七要好好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07:21 被阅读199次

    中国有句老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经实践过这种方法,反正我从小就不认同。

    我一直觉得,读书,想要理解其中真意,功夫并非在于“读”了多少,而在于“思”了多少。这种刷遍数的读法,又笨又傻,也难免持有“读书无用论”的人把读书称为“死读书”了。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给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读书是在与作者“对话”,读者不仅仅可以和作者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还可以把几本书聚在一起,划定关键词,让作者们针对一个问题争论,由读者作法官,判定谁讲的更合心意,博采众家之长。

    而且,用这种方法,只用读三遍,就可以消化书中的内容。

    一元化笔记法

    许多人都觉得,笔记应该是分门别类,按照各项索引细细分类,就像是收录档案一样。

    我之前也是这样做的,思维导图画在大本子上,摘抄放在中型本上,一些灵感记录在随身的文库本上。

    但是奥野宣之认为,我们应该“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论是书摘,读后感,思维导图,甚至购书清单,剪报和复印件也应该粘贴在读书笔记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必费心地分门别类的整理文件,当需要寻找有关“读书”的笔记时,只要翻阅读书笔记,就一定可以找到。

    一元化笔记的规则也十分简单,就是附目录,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每摘抄一段,后边紧接着附上自己的感想。

    根据书中“葱鲔(wei)火锅式笔记”书写的读书笔记

    使用笔记+感受的形式“推”着读者与作者对话,摘抄了心动的词句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思考或者感想,这样与书产生了“对话”,而不是单纯的接收书中的信息。

    经过了思考,读者才可以更好的将“别人的”想法纳入到我的知识体系当中。

    这样记录笔记的规则也十分简单,就非常容易坚持下来。

    对于没有记录摘抄习惯的人来说,这种方法也十分容易上手。

    召集几本书一起讨论

    除了单本书的笔记外,奥野宣之还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了如何整理多本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一本书时,读者如果过于集中于一本书的观点,很容易造成狭隘的理解。

    通过抄写和整理书评和其他同类型的书,读者可以得到新的观察角度,让自己的思考不至于绝对化。

    删除

    不同书和书评根据“读书笔记”发表的观点

    做主题读书笔记,对消化书中内容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记录一本书的笔记,有些比较有用的观点会藏在笔记中,不重读的话就会渐渐忘记。根据主题整理出的笔记,在读者思考与关键词相关的问题时,便可以随时想起并查阅,方便快捷。

    另外,读者通过判断不同作者对于同一主题的描写,一是可以形成自己的看法,二是将自己的文字写在笔记下,可以看出自己表达的哪里不足,三是锻炼自己对于好的文字的鉴别能力,一举多得。

    只读三遍就可以吸收内容的折角读书法

    如果边读边做笔记,难免会打断流畅的读书体验。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对于如何挑选摘抄的内容,也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折角读书法。

    折角书摘法

    在第一次略读时,看到不错的内容,折上方的书角。

    第二次精读,读到这部分内容仍旧觉得动心,折下方的书角。

    第三次阅读,认为是可以永久保存到笔记中的内容,划线记录。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第一次第二次阅读的时候,便不会打断读书的流畅性,并且不需要准备工具。最后书中也不会留下过多的线条。经过筛选的内容更加精炼,也更加适合摘录到笔记中。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是干货满满的一本书,说的是怎么把书读“活”的方法。

    相对于另一本经典的《如何高效阅读》,本书提供的方法简单易行很多。

    我之前也有分门别类做阅读笔记的习惯,但总觉得收获不多。读这本书的时候用了书中的方法整理了一遍笔记,读完后,留下来的启发和想法比之前多了一倍,明显可以感觉到对整本书的掌握程度提高了。

    也许这就是,用正确的读书方法达到了更高的阅读层次吧。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与我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读三遍,其义自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fh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