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很喜欢弗洛伊德和叔本华。
可是,在看完一遍哲学史后,我对这两个人的态度变了很多。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拥护他们的观点,而是高度怀疑他们观点的正确性。这一转变发生在我察觉他们理论中的片面之处后。
弗洛伊德的理论过于强调“性”对人类心理的决定性作用。在精神分析中,对“性”的强调,产生了粗率的结论。
而叔本华则是自身言行不一。
从历史的视角看某人的理论体系,都会发现局限性。所以说,不能全盘接受某种思想,也就是马哲中的“批判地”学习
我以前很喜欢弗洛伊德和叔本华。
可是,在看完一遍哲学史后,我对这两个人的态度变了很多。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拥护他们的观点,而是高度怀疑他们观点的正确性。这一转变发生在我察觉他们理论中的片面之处后。
弗洛伊德的理论过于强调“性”对人类心理的决定性作用。在精神分析中,对“性”的强调,产生了粗率的结论。
而叔本华则是自身言行不一。
从历史的视角看某人的理论体系,都会发现局限性。所以说,不能全盘接受某种思想,也就是马哲中的“批判地”学习
本文标题:哲学偶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ibmc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