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玩了一场超标的现金流游戏。人数超标了,本来一桌是6个玩家,但这一次7个玩家一起玩。时间超标了,预计5:30结束,结果讨论分享到6:30才结束。交流范围超标了,现金流是一个财商提升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和提升财商,交流主题也以财商为主。而这一次的交流主题延伸到了:打破认知局限、提升认知、终极思维、时代变迁,这些更广阔的话题上。
8.25现金流游戏分享:一场超标的游戏一、认知局限
我们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认知就是这个世界的墙。
护士在手机上玩过很多次单机版,这是第1次参加线下游戏,他很认可财商的重要性,但却很少看见线下游戏,从没参加过。我们由此探讨:《富爸爸穷爸爸》的书籍已经畅销了20年,现金流游戏也面试了20余年,为什么现在参与游戏、学习财商的人依然这么少呢?
不是因为财商不重要,不是因为书中的内容没有价值,不是因为游戏不好玩,而是因为认知局限。因为在绝大部分人的认知中,财商有重要性远远比不上智商和情商,理财的重要性远比不上努力工作,甚至觉得理财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其实,财商到底是否重要呢?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但总体而言都是在追求幸福值的最大化。而幸福是一种综合性的人生体验,需要在人生不同阶段有效管理并处理好和人、事的关系。而这种管理和处理,可以用三个维度来衡量。
智商:人对自然界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把握能力。
情商:人和人交往中,认知、把握和应对对方心里层面感受的能力。
财商:人对于与他人或社会组织通过金钱进行交换的行为的认知和把握能力。
这三种维度构成了我们管理人生的综合能力也将影响我们人生幸福值。综合能力是一个立方体,这个立方体的体积大小就代表了我们的能力,而个人的智商、情商和财商,就是这个立方体的长、宽、高。
8.25现金流游戏分享:一场超标的游戏由图可以看到:这三者都很重要。若我们想追求综合能力(幸福值)最大化,则需要均衡发展三者、维持平衡,获得体积最大化;而非厚此薄彼、只注重其中某一条边。
可是,这个理论和我们以前所接受的观念大相径庭。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听到和财商相关的信息,甚至对理财有片面印象:理财是一种不务正业的事情,理财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理财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理财需要很多钱、钱少根本不没必要,理财是专业人士的事情、和普通人没有关系。
正是由于这些普遍存在的、持续多年的旧观念,构成了人们对理财的固有认知。而这种认知局限,则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圈在旧世界里,让我们难以与客观世界和新认知接触。这就造成了我们开篇探讨的问题:为什么财商教育经历了这么多年,现金流游戏也流行了这么多年,却依然发展很缓慢?因为他们之间横亘着一道牢固的墙:认知局限。
当我们一直生活在认知的围墙以内,这座认知的墙就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高耸,把我们和外界世界隔开,把我们的人生圈定在这有限的范围内。
如何才能看到墙以外的世界呢?如何才能打破认知的墙,扩大认知边界呢?方法无他,唯有学习。通过阅读、上课、思考、实践、体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拓宽认知边界、打破认知局限。
8.25现金流游戏分享:一场超标的游戏二、好的投资
怎样的投资才算是一项好的投资呢?是买入股票还是买入房子?是早点买还是晚点买?是全仓还是部分持仓?是长期持有还是短期持有?现在的政策是否合适?如何应对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前的投资成果能作为成功的证明,指导以后的投资吗?
其实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正确答案。某一项投资是否算好投资,需要匹配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同样一个投资决定,在不同的投资者身上,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一项波动达50%的投资,对于激进的投资者而言,是一项让他很期待的投资;但对于保守的投资者而言,当亏损幅度达20%时,他就开始夜不能寐,慌忙割肉止损了;对于用闲钱投资的成熟投资者而言,万一亏损也是可以承担的;对于动用生活资金来投资的小白投资者而言,这就是一个灾难。
所以投资决定没有好与坏,只有是否匹配,是否匹配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也就是说除了关注这项投资以外,更需要的是关注投资者个人的情况。如何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呢?很简单,在百度上搜一个《风险承受能力测试表》,一做便知。
三、资产配置
当我做好了每一项投资,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的目标吗?未见得。游戏中常有这种玩家,每一次的投资策略都比较正确,但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实现财富自由。这些原因包括:运气不好,政策变化,缺乏机会,时间不够,等等。
难道说,实现目标,真的就那么难吗?真的就那么不可控吗?其实未必,有一个诀窍能够保证你大概率实现目标,这个诀窍就是资产配置。
举个例子:
本场游戏的卡车司机是一位老玩家了,他基本上每次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论选的角色是什么、难度大小、政策波动、运气情况。
这一次他选了卡车司机,这是一个难度适中的角色。本场的运气属于普通水平,碰见过一次高收益房产,一次股票大涨,但也遭受了一次房产被没收。整个游戏中,他没有做出暴富的投资决策,只是持续稳定的参与投资。合计买过六次房子,三次股票,投资了一家公司。
他的投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买卖股票和房产,攒到了第1桶金(中途进行了少量贷款,放大资金)。第二阶段,利用已有资金,持续买入房产,增加现金流,直到实现被动收入大于支出。第三阶段,进入快车道。
复盘时,他分析自己的投资策略,关键在于资产配置。根据投资品的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按比例持有,就能将这三个方面都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不担心风险过大,虽然有一套房产被没收,但不至于松伤筋动骨;不担心没有资金,遇见好的机会和项目,依然有能力参与;不担心收益过低,持有的好几项资产都有增值的可能性。
就是因为他这种平衡全面的资产配置方式,分阶段的资产管理风格,让他的资产管理稳定可控,成功率高。再回头分析,那些没达成目标的玩家,可能的原因是:有的玩家持有大量企业、房产,一直无法变现,缺少资金。有的玩家只持有某一项资产,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则难以回天。有的玩家从头到尾都在追求“拥有资产”,却忽视了增加被动收入。
其实,这就是鼎鼎有名的资产配置理论。在影响投资组合绩效的多种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资产分配,他的影响占比可达91.5%。也就是说,当你的资产进行了合理有效配置时,不关你是早一点投资还是晚一点投资,是买万达的股票还是买万科的股票,对整体资产增长的影响都不太大。
8.25现金流游戏分享:一场超标的游戏那么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呢?这就需要回到上一个话题:先分析其分析好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再根据自己的资产管理目标,来进行不同类别资产的选择和配比。
四、资产和负债
复盘时,大家讨论:房子和股票哪一个更值得投资?好几位玩家都认为房子肯定更好,因为房子更安全、更可靠,可以出售获得增值,可以出租带来租金,再不济也可以自住。
20年前,当罗伯特·清崎先生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房子是负债时,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在胡说八道。是的,这的确是一个违背常理的观点。那我们来分析一下,房子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呢?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如果一项东西能够持续给我带来正向现金流,这当然就是资产;如果一项东西,多层次需要不断的从我口袋里往外掏钱,这明显就是负债。
8.25现金流游戏分享:一场超标的游戏房子,一共有两种使用情况:自住或出租,有两种购买方式:全款或按揭,他们可以组成4种状况,我们分别来分析一下。
1、自住,全款购买
不需要付按揭,也收不到租金,没有现金流流动。这套房子只是一项固定资产,可能会增值,也可能会贬值。
2、自住,按揭购买
每个月需要付出按揭款,收不到租金,则每月现金流需要向外流出,此时,它是一项负债。
3、出租,全款购买
每月不需要付按揭款,但可以收到租金,每月有正向现金流,是一项资产。
4、出租,按揭购买
分为两种情况:
租金能够覆盖按揭款,则现金流为正,是一项资产。
当租金不能覆盖按揭款,则现金流为负,是一项负债。
由此可以看出:房子可以分为5种情况,其中一种为固定资产,两种为资产,两种为负债。
所以,看一下你所拥有的房子,他是不是一项好的投资呢?它是一项资产,还是看上去像资产的负债呢?或者它只是纯粹的固定资产,没有现金流。那么他是不是一项好的投资呢?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我不在乎每月资金是流进还是流出,这都是小钱,我在乎的是房子的增值,当它的价格增长两倍三倍、甚至十倍的时候,谁还在乎那一点按揭款呢?
的确, 中国房地产经过了二三十年的蓬勃发展,人们普遍对房地产保有极大的信心。但是,放眼全世界、放眼历史,房子真的会一直增值吗?房产真的会永远涨价吗?如果房价会永远上涨的话,次贷危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要知道,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个人破产的头号杀手是房地产。因为,只要不使用杠杆,股票再跌也不过归零而已;而房产有可能跌到低于首付价,但你还是得按照原价持续月供。这就是为什么次贷危机中数千万人的房子断供,甚至引发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
当然,我并不是对中国的房产市场持悲观态度,相反,对于中国九大核心城市的房产,我是抱有很大的信心的。(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详细分析,欢迎阅读之前的这篇文章:《浅谈房地产投资》,)前文的论述只是为了分析:到底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房产并不一定就是我们的资产,我们应该从现金流流动的角度来分析,来看清楚他的真实面貌,因为中产阶级往往持有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8.25现金流游戏分享:一场超标的游戏果然又超标了,这是一场超标的现金流的游戏,这也是一篇超标的游戏总结分享。但是很高兴:在每一次游戏中,都能反复体验感悟人生和财商;在每一次超标中,都能不断的突破认知,提升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