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厌倦,即使我们幸运的远离了痛苦,也会因为靠近厌倦而变得不幸福!
—叔本华
试想如果当我们20岁的时候,便得知了自己60岁的人生状态。那么我们还会对未来充满着渴求与期待吗?我们还会是那个一往无前、披荆斩棘、奋起为自己拼搏的人吗?
大爷爷的手(一)
生活就像调色盘一般,越是单调的颜色越缺乏思想灵感迸发的火花。只有将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各色各态的颜料融汇到一起,才能创作出新的艺术,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幸福涌入心田。就像人类世界真实存在的痛苦和厌倦感,真正吸引我们的并不是城市高楼林立的繁华喧嚣,也不是靖节先生《饮酒》诗里的那个悠然采菊、背倚南山的田园居士,不是忙碌充实和慵懒随意的生活节奏。而是这两者的平衡,是未知和不确定本身!
八十多岁的大爷爷在我很小的时候,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在五六十年代的新中国农村,上学求知是一件奢侈而不敢想的事情。
大爷爷下有妹妹弟弟和四个孩子,在那个食不果腹、艰苦劳作的年代里,供养了他的弟弟(也就是我的爷爷)上到初中毕业,再后来送到城里上班。并且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学建筑工程、学做会计。叔叔伯伯们也曾叛逆过,因为周围的人也并不是只有靠刻苦读书才能吃饱肚子的。大爷爷用自己的方式引导着他的孩子们。因为在他心里坚守了一辈子恒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只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大爷爷的选择在二十年后得到了验证,他做的是对的。这个在我印象里伟岸正直、睿智勤劳的老人没有向那个物质匮乏、教育落后的六七十年代所妥协,我想那是因为在他心里装着的是一个未知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唯有知识才是可以成功的捷径。所以他没有让他的孩子们接手农耕养殖这样顺势顺境而为的平凡岁月。
再后来大爷爷的儿女们搬到了城里,大爷爷也离开了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黄土地。就在老人六十多岁的时候,突然提出想要回老家安享晚年的愿望。叔叔伯伯们担心老人上了岁数、身体不便,住了几年便又返回城里。而今老年痴呆症带走了老人的记忆力,但关乎小时候那些美好的回忆却根植于我幼小的心里。现在他不知道我是谁?每次回家看望他,我都会拥抱一下这个饱经风霜、孱弱多病的老人。他是充满智慧的、是可敬可爱的人。假如大爷爷甘于接受命运的安排,在那个背朝黄土、面朝天的饥寒交迫的岁月里,又怎会有今天这番幸福的景象?
所以苦累和幸福交织的人生才算是圆满的人生,也正因为有了未知,生活才会充满激情,才会那么的精彩迷人。
姜淑梅老人(二)
著名女作家辛波丝卡在她的诗中写道:“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一成不变的日子过的久了就会腻,但那绝不是不负责任的安于现状。生活的魅力在于,已知的生活虽会给人心安的感觉,但因为有未知的日子才会激发内心深藏的潜力,是获得价值成就自己美好的存在。
前段时间在书上认识了一位八十多岁的传奇奶奶—姜淑梅,传奇之处就在于她60岁才开始学习认字,76岁出版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在78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回顾这一路的历程,姜奶奶从最开始看幼儿认字图书到《一千零一夜》,从经典名作到自学成才。硬靠着自己日日累积、持之以恒地将知识贫瘠的“文盲”帽子摘了去。
姜奶奶说过:“只要睁开眼睛,只有吃饭耽误我的事,上厕所耽误我的事,剩下我都用在写作上。”
现在姜奶奶80岁了,开始学着画画,她为自己的新书画插画。还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要是老天爷让她活到90岁,她想成为一名画家。姜奶奶让我想起了罗曼.罗兰说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未知的领域充满了挫折和障碍 ,姜奶奶跨越年龄和时代的界沟,以一朵鲜花盛开的姿态绽放出了属于她自己的价值。她的一生,花开成景,花落成诗!
也许出发前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新的爱好,是因为想要体验多姿多彩的非同寻常,那么最终我们却爱上了“寻找”这个动词。我想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为之充满活力、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自己热爱的样子。这大概就是生活中充满未知变化所带来的魅力雅致的人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