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3:00,窗外下着雨,滴打在树叶上响成一片。在我所待的这个小山沟沟里已经一片漆黑了,没有大城市的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只有寂静,还是寂静。还没入睡的我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今天是写作日,反观现在的自己,真的好久都没有认真的去写一篇文章了。
初中幸得老师赏识,特赦不用学习写作,那时很爱写文,任凭自己天马行空。这样一晃就是三年。但自从高中为了应试教育逼迫着写议论文开始,我便不会写文了,可能就在写文这块,我是天生缺乏理性思维的,虽然这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算是个极大的讽刺。所以我高中时候的作文总是时好时坏,散文是好,议论文是坏。把自己困在里面一晃又是三年。
也是自那以后,我开始不爱写作,不再去涉猎各类文章,从高三开始到大学生涯,我就仅仅用小说来麻痹自己。就这样一晃又过了四年。
图片发自 玉米
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了,来单位前先进行了一年的培训期,虽然培训的内容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培训的日子也苦不堪言,但也正是这段时期,我重新拾起了阅读。
因为不想混吃等死,不想自己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不想顺着前人的路走上已经预知结局的旅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看到一个公众号的文章,还记得那个文章是赞扬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谈吐不凡,气质优雅。而文章底部推荐了一个有关读书的训练营,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它是带领学员每周阅读一本书,每日挑选一部分书中重点内容进行概述,供学员阅读打卡,每月一个主题,总时长达六个月。
这可能是我在个人学习上投资的第一笔钱,我就这么坚持了六个月的阅读,可能会断断续续,但每周我都抽空写读书笔记,总共写了三本。当然,那个时候并不能够深入理解书中意思,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事情做,大多就是提炼出书中观点和金句摘抄下来,偶尔会这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完就忘记了。其中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当时学习一本书时,我在书架上发现了它的纸书,比较原文后才发觉其实每个人阅读一本书吸收的点都不一样,而这个特训营挑选的重点内容可能并不是我想要或者我能理解的那个点。不过这些在当时并不重要,因为我需要这么一个过程,来证明自己的上进,虽然事倍功半。
但这只是个开始。
图片发自 玉米
当时有个很要好的女生,她很上进很有进取心,她推荐我用趁早的日程本来规划我每天要做的事。出于好奇和对本子颜色的喜爱,2017年我买了第一本趁早效率手册。并扫码发现了这个APP“趁早”。我惊讶的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群人,在为自己努力着。
在阅览室学习时总会碰到一个男生在学英语,了解得知他在外面也报了培训班学法语。当然,现在他已经受邀在重要领域担任翻译,满世界的跑。当时就只是佩服他,佩服他的自律与坚持,但从没想过自己会在个人学习上刻意去学些什么。从他的朋友圈分享,我结识了一个APP叫“得到”,当时每天都会去看一下“得到”的每日更新,作为额外的一个知识汲取。
后来我就想会不会还有像“得到”这样的APP。于是我在应用商店找相关推荐,一口气下载了很多个软件,最终留下来这两个“在行”,“千聊”。我在里面买过不少课程,都是根据我目前欠缺的方面去购买,去学习。就像买的书不会去看,借的书才会赶紧看一样,买了的知识就放在那,想着总有一天我会去学的,所以我的学习并没什么进步。但这也算是朝着个人学习进步上又迈进了一步。我开始花钱去刻意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
我忘记是在“在行”还是“千聊”上,看了很多课程很多推荐后,阴错阳差地点开了Angie的介绍。我已经忘记了开头是怎样的了,只记得虽然手头很紧但还是借钱买了Angie一年的会员,准备这一年都泡在三个特训营里,想试试看通过特训营每日监督学习能不能让自己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在特训营里,我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还结识了一群上进的小伙伴,交流分享心得体会。这个过程很棒,有老师的指导,我发觉自己真的有了进步。
图片发自 玉米
现在我的心态真的好了很多,学会了自我调节的办法。而且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放任它随波逐流。
现在我也准备重新开始阅读并坚持写文了,不为其他,只为成为更好的那个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