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驯子记》 苏童

《驯子记》 苏童

作者: 弗洛伊德的使命 | 来源:发表于2020-12-15 22:15 被阅读0次

自尊与生存,良知与利益。我们或许在面临生存的两相权益之时,都不得不在道德良知和个人尊严方面坚难做出决择。

当把尊严与良知当成道德参照,作为人格特质而言,或许,或多或少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现代商业社会更加显得毫无立锥之地。

笔者在其本书短篇<肉联厂的春天>及<桂花连锁集团>可以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不显丝毫的累赘之感。

当读者通过阅读其章节,文中的主人公自然的就牵引我们去看见,去体会他们的设身处地的两难选择,抛弃自尊寻求生存?还是放弃做人的准则,顺应社会风气?

他们没有给出答案。我想,对于读者,也会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界限吧。或许,这条界限本身就是道德观念的陷阱呢?

笔由至此,不经思绪重重。记起一个朋友曾经说过我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稍有不慎,就会被同化,同化到自己都无法认识自己。”

我们终究还是活成了自己最憎恶的那个自己。

作为本书的书名的中篇小说<驯子记>,则向人们揭露了一个悲剧式的教育方式。

一个瞎眼老父亲惩罚孩子犯错的方式是打耳光,依照犯错轻重,来决定数量多寡。其儿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也成为喜欢动不动就学会了扇人耳光,不仅打跑了妻子,得罪的他人,最终自己的儿子也学会了同样的方式对待周遭的人事物。

当行文至结尾时,儿子在临终时的遗愿竟是要求也扇一回父亲的耳光时,不免感慨万千。

或许,他想扇的不是自己父亲的耳光,而是天底下所有采用暴力方式教育子女的父母们,以此来控诉他们的错误教育方式。

暴力永远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依稀记起一则震撼性的故事。一个犯罪的儿子在面临法律的最终制裁时问其临终遗愿,他说他想再吸一次母亲的母乳,最后的结局是,当他在吸吮时,生生的咬掉了母亲的乳头,以此来报复其母亲在他一生中带给他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这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真是如出一辙。

错误的教育方式,引导出的终究是错误的教育产物,作为教育失败的产物又结婚生子,继续延续着这份错误的教育方式,循环往复。

阅毕,当我试图为这本书合上书页时,却始终无法合上。

恍惚中,我看见金桥在肉联厂冻库里冰雕般的躯体在昭示着他仍旧不屈;推销员六骗子的桂花英勇奔向池塘以此来做最后的抵抗;那一双试图扇向父亲耳光的手无力的垂下;以及那一封静躺在意见箱里的群众来信,等待着被拆阅…

起风了,严寒在错不及防时偷袭了我。我在忍受寒冷中任然禁不住遥想,遥想着来年的春天能否来的稍快一些。

相关文章

  • 《驯子记》 苏童

    自尊与生存,良知与利益。我们或许在面临生存的两相权益之时,都不得不在道德良知和个人尊严方面坚难做出决择。 当把尊严...

  • 《驯子记》

    《驯子记》是作家苏童的又一力作,里面收录了《肉联厂的春天》《桂花连锁集团》《驯子记》和《群众来信》,总共4篇中票小...

  • 《驯子记》:爹是爹,儿是马

    刚看到文章题目的时候,我睁大了眼睛。不是“训”子记,也不是“教”子记,居然是“驯”子记。 这个“驯”字,着实有意思...

  • 猫驯记_目录

    猫驯记_1_碰瓷 猫驯记_2_食欲 猫驯记_3_异状 猫驯记_4_瘟神 猫驯记_5_战瘟神 猫驯记_6_医院的日常...

  • 驯兔记及英文演讲观后感

    驯兔记及演讲观后感 16电子2班 庄须岩 今天我们观看了驯兔记及一段英文演讲,同学看的驯兔记使我明白了许多,驯兔记...

  •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戏剧

    《驯 悍 记》 莎士比亚(1564~1616)年 创作于1593年 英国剧作家诗人 驯悍记里的“...

  • 每周一书——苏童《黄雀记》:螳螂补蝉,那啥在后?

    你可能不知道苏童,但一定知道《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就是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 《黄雀记》是苏童15年...

  • 苏童 黄雀记

    一直疑惑为什么仙女长大后没有太多的悔改,她的指认毁了一个少年的一生。带着这个疑虑读完了全书,故事并没有让读者变得爽...

  • 苏童《黄雀记》

    苏童的《黄雀记》,读得有些沉重。 祖父因为“丢魂“而进了疯人院,一切悲剧都是由这个看起来很滑稽的细节引起的。 祖父...

  • 《黄雀记》读后感

    有人这样评价过苏童:一个极其善于写女性的作家。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局限,读完《黄雀记》,对苏童的认识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驯子记》 苏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sg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