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谈论了两周时期,接下来看看我们的 “一统秦两汉” 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桃花源记》中:“ 自云先是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由此我们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巩固政权,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当然也不会漏掉对多姿多彩的七国乐舞文化以及其他表演艺术的发展。
但是显赫的秦王朝是如此的短暂,取而代之的是汉王朝。
汉代是文化艺术(包括舞蹈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至于为什么这样说,且看我慢慢讲来。
一,舞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一) “百戏” 是流传最广的表演艺术形式
既然要讲百戏,那我们先来了解 百戏 是什么:
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民间杂艺的综合表演,也许是因为他的涵盖面如此广泛,所以称为“百戏”
“百戏”的许多节目大多数来自民间和继承前代的传统。
他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狩猎生活,图腾崇拜的模拟鸟兽舞,美妙的舞袖,舞巾,也都凝聚了前代的“女乐”舞蹈及著名的“楚舞”的精华。
《东海黄公》,是一个既有人物又有情节的节目。还有拟兽舞与幻术的结合“舞龙” 的节目。很是神奇,引人入胜。
(二)“女乐” 的舞蹈活动
汉代的舞蹈表演不仅仅是穿插在百戏中,在当时的后宫和贵族之家还有专门以表演歌舞的娱人的艺人——女乐(歌舞者)。
没有买卖没有伤害,女乐发展繁荣是因为汉朝初期宫廷设置了两种乐舞机构。
一 属于奉常的太乐,掌管宗庙祭祀的雅乐;
二 属于少府的乐府,管理供皇帝娱乐的俗乐舞。
歌舞作乐是贵族奢淫生活的组成部分。 那时的皇宫贵族无人不沉浸在女乐的甜蜜中,文人雅士更是如此,有的文人还会从这样的表演中寻求创作灵感,当时最有名的还有刘邦宠爱的戚夫人,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都是鼎鼎有名的舞者。
(三) 礼节性舞蹈与即兴起舞
一开始我还以为只有西方人他们才会做礼节性舞蹈的习惯,没想到汉代的人们都这么会玩了。而且如果在以舞相属时候,受邀者不起身歌舞,就表
示对邀请者的请示,不尊重,严重了还会有性命之忧。
我们的音乐才子蔡邕(古琴 《忆故人》的作曲家),在因蔡邕,被人诬陷入狱流放之后又被大赦,在踏上征途回家时 ,五原太守王智设宴为他饯行,王智起舞属蔡邕,结果蔡邕不理睬,王智就生气了,竟然敢轻视我,然后王智就诬陷邕说他诽谤朝廷,蔡邕就无法回家了,只能流亡江海......
下面谈谈我们的即兴起舞,对于我们现在的舞蹈大学生来说,即兴舞蹈考试课太崩溃了,那我们来看看古人又是如何利用即兴起舞达到自己的小目的的呢。
我们都知道汉高祖刘邦最宠爱戚夫人了,当戚夫人的儿子没有办法成为太子时,戚夫人难过坏了,一直哭泣,刘邦就亲自唱起“楚歌”,让戚夫人为他条“楚舞”,借以倾泻他们内心的感情。
(四) 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西汉前期的雅乐,不完全采用“先王之乐” ,而是根据本朝的政治需要改造或新编雅乐,从内容到乐舞形式上 都会有所创新。这与当时的各种思想都比较活跃有关。
西汉武帝时期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的做法,儒学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反应在雅乐上就是舞蹈的复古之风的出现。所以雅乐又一次回到他原来的轨道,成为刻板僵化的祭祀礼仪式的组成部分,那些生机勃勃的俗乐舞在掺入雅乐后,逐渐失去光彩,改变了原貌。
(五)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乐舞文化的交流
汉代的繁盛当然会像吸铁石一样会吸引很多的人以及文化来交流合作。
在当时有两种体现 ,
一,各民族的乐舞百戏艺人被当做贡品进献汉王朝,”
二, 随着政治力量逐渐深入到各民族地区,也对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有了很多的各民族传统风俗舞蹈活动的记载。
还有公主远嫁到西域,乐舞文化也会被带过去,西域的使臣前来也会欣赏到我们的百戏演出。包括众所周知的《昭君出塞》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可以看出当时文化大交流,社会大繁荣的景象。
二, 舞蹈艺术水平的提高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艺术的交流,那么他们又有什么样的提高呢?
(一) 技艺结合,注重舞情舞艺的刻画
前面提到过舞蹈经常穿插在“ 百戏” 的节目中一起表演,那么偏重于技巧的节目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舞蹈的发展。张衡写的《观舞赋》,对于当时的让我们对当时的舞蹈有个很好的了解,折腰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下腰,以及一些出土的汉画像砖中都对此有所体现,汉代的舞蹈具有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
(二) 群舞的编排
我们现在的群舞一般都有编导,可是遗憾的是,汉代的群舞却没有留下编导的名字。不过根据当时记载,汉代初期,教习雅乐舞蹈的很可能是制式等人,编导虽然没有姓名,但是可见他们的水平已经很高了,他们注重群舞的队形整齐,动作规范,所以我们说是“大齐舞”的形式。
(三) 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