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吴军的《态度》以及杨绛的《我们仨》,发现在这些作者的家庭里,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很普遍,而且让人觉得很温馨,通过一封封的信,他们的亲情被联结在了一起。
于是,我也萌生了给自己孩子写信的想法。换一种不一样的沟通方式,也许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呢。
毕竟,家庭沟通除了我们的日常语言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书信,由于现代智能设备的便捷,我们已经把书信交流的方式忘了,也懒得拿起笔写上那么几行文字去感受慢节奏的生活。
过去的生活很慢,但是很真,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了,反而缺少了一点点温馨的沟通之美。
给孩子写信进行交流都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减少了脱口而出的批评与责备。
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都有点拔苗助长,觉得很简单的学习或者书写,为什么自己的孩子练习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记不住呢。
网络上流传的父母辅导孩子做作业而生病的段子,被气到暴跳如雷的视频,真实地反应了现代父母的焦虑。对孩子的期待越高,在日常的行动中就会越缺少耐心。
如果改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写出来,也许就会理智许多,同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语言伤害。
我最近把自己每天晚上催促孩子写作业的语言改成给孩子写信,在写的时候,我就会考虑需要用什么样的文字能够更合理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平时的口头语言在情绪上来的时候都会很犀利,而文字就会有效地降低这种口头语的犀利程度。
其次,书信交流的魅力还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更容易被孩子捕捉到,爱的流动通过文字更易被孩子感知。通过书信,更多的亲切与温馨溢于言表。
当我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之后,常常后悔自己不懂得好好说话,特别是在情绪来的时候,词不达意,只会用训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即使是给孩子讲道理,因为有情绪的存在,这些大道理最后也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沟通的效果并不如意。
所以,书信是一种表达自己感情以及对孩子的爱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利用好这种方式,对于沟通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给自己的孩子写信,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在平常的书写中让自己慢慢学会有效地表达与沟通能力。
毕竟,写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跟孩子的有效沟通,或者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为了鼓励等等,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字斟句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如果坚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甚至自己的耐性可能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与自己的孩子得到共同的成长。
很多人会问,一家人都生活在一起,有话直接说,有必要用书信进行沟通吗?
关于这一点,从我自己这一周用书信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来看,发现有些话用文字的表达比用口头沟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孩子到同学家做客,需要注意的事项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如果一点一点的写出来,孩子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还有:孩子对于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的疑问,我们可能口头上无法做到马上回答他的问题,这时候就可以给自己多一点的时间,把自己的思考慢慢写出来,以达到完整沟通的目的。
我给孩子写信,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增强了我们交流的效果。孩子对于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喜欢,他说,要把妈妈给他写的信都保存起来,这让我特别的感动。
最后,用木心的《从前慢》这首诗作为结尾送给你,愿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里也开启慢节奏的交流方式,学会感受家的温馨。
从前慢
现代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