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没那么多时间去虚耗:
正是人穷就要多读书。
一 先知
《孙子》的信息收集学:知。
要先知,而不是后知后觉。
后知的是知识,是拿来吹牛、教学、下酒的。
先知的是信息、价值、资源,黄金白银,是拿来明己对彼,争取胜利的。
所以读《孙子》只是知识,并不玄妙,能不能用才是本事。
下面讨论先知的三个问题:
1、知什么?
2、怎么知?
3、知的深度如何?
二 知什么
知的内容: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诸侯之谋。
1、知己,知自己的什么?
筹备阶段:
知将领、知兵士、知粮草、知分数形名、知人心同欲、知三军之事、知三军之权
决策阶段:
知胜有五:可以战与不可以战;众寡之用;上下同欲;以虞待不虞;将能而君不御。
战斗阶段:
知奇正之变,知虚实之用,知迂直之计,知进退之理。
2、知彼,知对手的什么?
要像知道自己一样知道敌人。重点是知道对手的虚实,知道对手的弱点。
3、知天知地
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火烧赤壁,就是知道天时;
三 怎么知
1、取决于人,从人那里知:
用乡导得敌利,用内间得敌情,跟大师学顶层知识点。
孙子说: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不信鬼神,不看表象,不凭经验,想知道什么要靠人。
对内靠对内部资源的比较、竞争PK、计算(《始计》);
对外靠《用间》;
学习就靠《刻意练习》。
2、从现象看本质。
《军争》篇相敌32法,就是通过敌军的现象观察,去探究敌人的动机和意图。
不过从《用间》篇“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来看,从现象看本质,还是有难度的,可靠性打折。
3、“学而知”和“干而知”
1.生活中的“知”分两种:“学”而知之和“干”而知之。
2.所有的“知”都是为了行动做出指引,不能做出行动的“知”,不叫知
3.是通过“学”而知,还是“干”而知,主要取决于成本
4.战争强调“先知”,主要是战争的成本很高“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能乱搞,上来就开打
5.生活中的“知”,反倒是可以边做边学
四 认知的深度问题:抓住事情的本质
最近大家听得很多关于认知的事情,认知的深度决定了你事业的高度。
可是多深为深呢?
参照成甲的话,就是认知到“临界知识”,
参照李善友的话,就是认知到“第一性原理”,
参照老子,就是“道”。
五 现实中,我们常常对知,对认知常犯的几个错误:
不能区分角度与事实
不能区分想象和现实
不能区分现象和本质
不能区分主观和客观
不能区分局部和整体
……
详细论述可查询微信公众号文章《认知是个什么鸟?强悍到一定地步后,可以碾压众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