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戏曲中,人们询问年轻女子年龄时,常说:“小姐芳龄?”回答往往是富有诗意的别称,如金钗之年、桃李年华、花信年华等。年龄,对一些人来说是个敏感的话题,你看到过有关年龄的一些趣闻吗?请看我慢慢写来。
襁褓:原指包在婴儿身上的带子及被子。后代指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红楼梦第五回写史湘云“富贵又何如,襁褓之间父母违”。襁褓,指湘云在婴儿期,与现在意思一样。
孩提:指两三岁的幼儿。孩了两三岁时可以提抱,故称“孩提”。《红楼梦》第五回写“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癖,视姊妹弟兄皆出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什么是“孩提”?应指两三岁的孩子,怎么一下子把宝玉说的更小了,成幼儿了。这里要么是版本错了,要么是“孩提”一词用错了。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这一时期,越是过年的时候,我们越容易有年龄敏感。童稚的小孩点着压岁钱、穿上新衣服,用燃放烟花爆竹的形式,释放又大一岁了的成长喜悦。
童龀: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龀”,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或者破瓜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蓓年华。
“加冠”“加笄”: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立,“立身、立志”之意)。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50岁(又“知天命”、“半百”)。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看人作序,或是题画,或是写匾,在署名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明“时年七十有二时年八十有五”或是“时年九十有三”,我就肃然起敬。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杖朝之年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鲐背之年是古人对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出处与释义《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花甲重逢:指120岁,两个60岁,就是120岁。
古稀双庆:指140岁,两个70岁,就是140岁。
古代由于医学有限,很少有人活过140岁,所以140岁之后就没有简称了,现在人的寿命可能远远突破140岁,之后年龄怎么简称,我在此大胆预测。
三艾:指150岁。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三个50岁,就是150岁。
皕寿:指200岁,双100,就是200岁。
寿星彭祖: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长寿的老人叫彭祖,他在人世间活了八百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