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我过完了我一生的前22个春秋,友人纷纷四面八方来贺,直到昨天才陆续离去。这三天我几乎连熬三两天,头一天过生日,一群人通宵达旦无可厚非,第二日我和即将毕业的老同学畅聊了一整宿。我们从回味初中开始,聊完了班级七十六个同学中的每一个,又开始轻描淡写谈了各自高中。轻描淡写不是因为高中虚度,也不是因为高中异校无话可谈,而是高中的话题早就说了个遍了。
最终我们的话题停留在了大学。讲实在的,一个大四,一个差一张毕业照就毕业的大学准毕业生,居然听我一个大三的讲了一晚上大学生活。我的话题很简单: 哪个档次的大学生最累又徒劳?
他毫不犹豫的说三本,因为三本花的钱多又不被认可,大多还是民办学校。
我告诉你,不是三本,而是我们这些差一本线差了几道选择题的二本!
先说大专,人家大专生奔得就是技术就是蓝领,一个宿舍的准技师一块白天相约球场,晚上刺激战场,节日吃喝玩乐,课上梦回大唐,宿舍关系必是十分融洽,学习内容也多偏应用。
说了大专再说三本,三本者家中多藏有达不溜(钱),俗话说有钱好说话,一屋子人都知道哪个不是花钱买本科?日常生活,宿舍关系自然也和大专差不多,至于学习上,就不多赘述了。
211及以上高校自然也归为一类,都是别人眼中人中龙凤,学校自带光环。哪宿舍不是早睡早起一块四六级,一块去复习?整日时间多用于学习,宿舍关系同样基于学习,这样的宿舍也多是君子之交,不存在普遍关系亲于大学前的初高中朋友。简单来说,报团取暖呗。
最后说说我们这样的二本和将过一本线的底层一本(二本院校一本专业)。这是一个最自我矛盾的群体,整日骂骂咧咧自嘲学校,遇到同等级的张嘴闭嘴就会说: 我要不是高考那两天怎么怎么着了,我能考到这里、我如果不是高考数学那道题没做好我也不至于在这里、我要不是英语太垃圾我怎么着也不会考到这里啊,我数学可是考了多少多少……各个觉得自己来到这里是上天不公,觉得自己在这个群体中就是虎落平阳,而将来必是人中龙凤。可实际上是每次上课表现都和计划不符、每次期末考试都被小道途径传来的重点打破复习计划、考研也是简单分析了几所大学就打开了游戏,去教学楼占位挑三拣四,经常半晌里回来给手机充电。这样的学校,多的是抱怨、排挤、妒忌和裙带关系,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
为什么会有以上结论?本人挚友有大专的、三本的、省重点的、985的,我本身又是二本,总结所得结论虽不包含每个有梦的人,但足以说明这不同档次的学校。我从大一暑假开始进小组学习,之后每年除了寒暑假各一星期的假期,几乎都是8 11 7(参考996)的时间安排去学习。这种学习强度相信不亚于部分一本,同时我也深刻感知到每天第一个离开宿舍和最后一个回宿舍,室友们对我态度的微妙变化。
就在我22生日这两天一个河南科技学院的同一个河南科技大学的外加一个西北工业大学的准研究生高谈阔论了许久。
该回归现实回归小组了,四天没学习,昨天开始其实已经觉得不安了,准备一下,拾掇一下,整装再出发。
感谢两位老友,上午毕业答辩,下午跑来给我过生日,感谢小熊、感谢光亮、感谢学弟学妹、感谢一路相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