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体验:我们需要一根笔直的细铁丝,但是无奈只能找到一根弯的,于是我们要跟铁丝较个劲,尝试把铁丝扳直。可是来来回回好几次铁丝也没有扳直,只是被我们扳得从一边弯向了另一边。或许A thousand years later,细铁丝虽然仍然不是笔直,但好歹不是那么弯了,我们也只能无奈接受了现实。这应该就算是Overcorrect。直白点,矫枉过正。
两千多年前,汉景帝担心诸侯势力做大自己称王,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就采纳了内史晁错的建议,并以晁错的《削藩策》为依据,先后下召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当时的诸侯之一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诸侯,以“清君侧”(铲除帝王身边奸臣)的名义发动叛乱,并迫使景帝杀死了晁错。吴王眼看晁错被景帝杀死,达成阶段目的,但是景帝实力更强大反倒是把几个叛乱的诸侯一一打败。本来想维护自己势力的诸侯,反倒是被景帝平叛,并且景帝还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个故事算是“矫枉过正”的历史出处。
上世纪60年代,美苏在载人登月上激烈竞争。苏联认为美国为“土星5号”火箭专门研制超大推力的F-1发动机的做法不可取,力图证明自己的技术路线可以更快捷的研制出大推力运载火箭。于是便没有立项研发推力更大的火箭发动机,而是直接把推力较小的30台NK-15发动机并联,制成了理论上地表推力最大的N-1火箭。但是那个年代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运算能力远没有达到能控制30台火箭发动机协调运作的水平,于是N-1火箭就在发射架上一次次的爆炸。伴随着N-1火箭爆炸而葬送的是苏联人民的血汗、雄心勃勃的载人登月计划和整个国家的前途。
回到细铁丝这个话题。本想扳的细铁丝,为什么往往会弯到另一边呢?草率想想,原因无外乎三。一则是自信过度。人类历经数百万年演化发展,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先生在《人类简史》中所言,我们经历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建立起了太阳系内最强大的现代文明。所以,人定胜天,扳直一根铁丝算个啥?本来不废吹灰之力的事却用力过猛,所以自信重要,不偏向自负更重要,有时中庸的确是个好选项。二则是面子作怪。我连一根铁丝都扳不直,我还能算作一个男人吗?我的脸往哪儿放?当然女同胞可能不会这么想,但若男同胞当着女同胞面扳不直弯铁丝,空气可能就会充满尴尬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在论成败时撇开面子呢?三则是理智迟到。迟到,并不是不到。虽然我们现在可以用0和1记录人的一切,但是人终究不是机器,不是算法。处理简单问题我们很难像算法一样极端理智地第一时间排列组合出一切可能和后果,所以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料之外、未曾预见的事。扳几次,铁丝还是不直,理智才会告诉我们冷静,控制力度。冲动是魔鬼,理智更可贵。想起了职业生涯一次大考中一位曾经的领导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不管事多大、多急,先点根烟让自己静一静。”
试想,如果当年苏联没有非要和美国在载人登月上争出个一二,如果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能够科学评估本国技术实力,认真参考美国技术路线,如果苏联航天体制内有几位理智、大胆、正义之士能真正不顾乌纱帽仗义执言,可能历史会改写吧。
无的放矢,胡思乱想,随意胡写,请君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