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忙了一整天,总算把这一周的计划任务基本完成,可以过个轻松愉悦的周末了,另外给自己买了一些想买的东西,算是完成奖励 嘿嘿。
今天听了第15节社交课,打算明天再听一遍,再作复盘总结。
以前看过一本书叫《意志力训练-用哈德克训练法则提升个人意志力》,里面讲到每个人所拥有的意志力、能量就像一节可扩容的电池,在身体/心理活动过程中会渐渐消耗这节电池的能量,也可以通过休息、做真正感兴趣的事来充电,还可以通过经历、训练去扩大这节电池的容量。值得注意的是,电池的电量是有限的,达到个人超负荷状态就容易使人疲惫、缺乏力量。书中还介绍了大量可训练这种能量的方法,但得坚持下去,会有点枯燥,可能不够有趣,但试验过是有用的。
今天想总结下自己关于能量管理的一些想法。
1、在执行一个目标或养成一个习惯时,能量的消耗就像一个不断递减的函数,一开始是最大的,在接触后,如果能坚持下去,他的能量消耗将不断递减,甚至在养成习惯后,形成惯性,消耗将接近于0。所以启动一个新目标或习惯时,应尽量减少开始时的压力,可使用微习惯策略。比如你想每周看一本书一直执行不下去时,可以先每天看一章,甚至更少,这样做到它毫无压力。也不用担心这样没意义,因为启动后随着惯性,结果往往会超出自己想象。
2、执行一个目标或习惯时,第二大障碍就是难以坚持,觉得这跟自己的方法、心态、内驱力有关。方法与你的目标管理、执行策略有关,目标列的越详细,反馈机制越好,就越容易成长,从而越容易坚持 。心态与自己的认知有关,当你心中存在一些不客观、不现实的认知时,就容易受挫,比如你计划想一天完成这件事,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自身能力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无法完成,这时又会认为自己不行产生自责感,下次更不想去做了,所以随时校正自己的认知与心态很重要。内驱力来自于你内心最深处的动机,你是否喜欢,完成它是否对你特别重要等,有时你紧紧只是受别人影响想做一下,并没有太过热情,三分钟热度就很正常。所以这时可以考虑放弃这个目标或习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没有就可以当做尝试,说不定哪天就找到了呢),我觉得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活着的意义,有时得学会对人生做减法。
3、切换任务时,消耗的能量也挺大,有时可以通过一些有仪式感的行为来帮助自己转换状态,比如泡杯茶,听首音乐,运动下等等,但是得谨防一放松就不想去做事了的想法,学会延迟满足。
4、累了就休息。
发现又有点晚了,告辞,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