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巨伯,汉代人,有回探望生病的朋友,运气不佳,正赶上土匪攻打这座城,朋友劝巨伯快点逃,巨伯毅然拒绝:“你叫我抛下朋友,苟且逃生,背信弃义,我荀巨伯是做不出这种事来的!”
等土匪到了,看到巨伯好端端地也不逃走,便好奇问道:“满城的人能逃的都逃了,你怎么没有离开?”
巨伯回答:“我朋友病了,我不想弃他而去,我愿意以我命换他命。”
匪人非常动容:“我们这等人没有高义,却也不能杀害忠义之人。”于是放过了巨伯两人。
原文是这样的。
朋友劝巨伯逃跑:“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拒绝:“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者!”
土匪问巨伯为什么不逃:“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止?”
巨伯解释:“友人有疾,不忍委之,愿以身代其死。”
土匪感叹:“我辈无义而害有义,不可。”
设身处地想象一下这个紧迫的情景,如果我是巨伯的朋友,我肯定了解他的为人,知道他决计是不会抛下我自己离开的,我却还说出“我今天死定了,你可以逃走”这种话,像不像故意说反话?
而巨伯拒绝朋友给出的原因和向土匪解释的原因很有意思,拒绝朋友逃跑的建议,他的理由是不能违背忠义;向土匪说明的理由是不能抛弃朋友。如果这两个理由调换个顺序,起到的作用可能便要打折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