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常读书一则

日常读书一则

作者: 圆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9-25 22:49 被阅读0次

家中囤积的书多,所以随便取一本也够打发几天的了。

这本废名的《如切如磋》买了很久了。

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读废名的诗,初读就让人无法自拔地喜欢,随处都能让人不明所以地怅惘又莫名其妙地深陷。

比如《妆台》,“因为此地是妆台,不可有悲哀”。

比如《掐花》,“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跑到桃花源岸攀手掐一瓣花儿,于是我把他一口饮了。我害怕我将是一个仙人,大概就跳在水里淹死了。明月出来吊我,我欣喜我还是一个凡人,此水不见尸首,一天好月照彻一溪哀意。”

还有他的《星》,“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也都是的, 安知鱼。”

最喜欢的是这首《海》,“我立在池岸/望那一朵好花/亭亭玉立/出水妙善,‘我将永不爱海了。‘荷花微笑道:‘善男子,花将长在你的海里。‘ ”

——说不尽这世间的一切生与死,哀与美……

这些诗,不是都能读懂,却总是被吸引,让人交感共鸣,如同雾里看花,朦胧中更有美意。仿佛国画留白,淡淡地几句,却有着空灵开阔的诗境。

记得丰子恺有一幅画,一女子在花廊下静静地站立,左上角两行字:“昨日豆花棚下过,忽然迎面好风吹,独自立多时”,读废名的诗,也便是这“忽然迎面好风吹”的感觉。

作为读者,喜欢一个作家的文字很难说不欣赏写文字的人,因他的诗,也很想看看他的文。所以买了废名的《桥》,还有这本《如切如磋》。

废名的老师是周作人,沈从文是废名的弟子,汪曾祺又是沈从文的弟子,这样的传承关系颇有意思,而且也看得出从周作人到废名到沈从文再到汪曾祺,是一脉相承的文学风格,充满了平淡质朴的乡土田园气息,朴素淡远,旷达超然。

这本书读了很久,是因为需要相对完整的时间,也需要很安静的心思。还因为,好书不厌千回读,书中很多东西,有着很深的典故,没有和废名相称的知识量,读起来也是很有些费劲的,但是读不懂是一回事,兴致高又是另一回事,象一个你仰慕多时的人,因为不懂,倒格外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文字颇有些晦涩,耐下心来安静又细致地读,方从他的字里行间里读出他的好来。作者的性格,才情,分明地渗透在文字里面,对某些典故的解读,写人,记事,对待朋友的直,对待老师的真,对待知识的专注,深耕细作,在书里一一体现。

      人生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相关文章

  • 日常读书一则

    家中囤积的书多,所以随便取一本也够打发几天的了。 这本废名的《如切如磋》买了很久了。 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读废名...

  • 日常一则

    他最像孩子的一点是,话非常多。 有时一天结束工作后,我们一道出外就餐。远远就能看到他晃晃悠悠站着等我,目光出神。然...

  • 一则日常

    前天和妈妈视频,闲聊之后妈妈告诉我前几天陪爸爸去南昌看病的事情,爸爸一直胃有些毛病,也有间断吃药,这次又因为体重有...

  • 日常一则

    下班后,和同事小聚了下,回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半多了。 刚到小区门口,碰到一男一女两人。女孩子正拿着消磁卡刷卡,...

  • 日常一则

    最近跟我妈的视频稍微多了一些,大概一周两三次。有时候没事儿翻翻跟她的聊天记录,大部分是些“通话时长 几分几秒”这类...

  • 《一则日常》

    一袭白衣一捻针。 左手是盘右手是针, 躲得初一躲不过十五。 左手核酸右手棉签, 左脚超人右脚俗人。 如果可以,只...

  • 一则日常事

    今日醒得早。我起身查看时间时,一缕鹅黄色的光透过厚实的窗帘缝隙,柔柔落在了木地板上。拉开窗帘一看,果然是难得的好天...

  • 分享一则日常

    我妈问我手机下载的视频为啥还有广告,我说你把wifi关了就好了,她说我关了你用啥? 我指的是wifi键啊亲╭(°A...

  • 日常闲书一则

    芳华已逝终须过, 溜将拍马赶不及。 捥得青丝盘长发, 怀抱胡琴卧揽裙。 植更错落颇别致, 画具凭添淡雅情。 闻香阅...

  • 日常笑话一则

    练习扎针 同学说扎不好 老师说多练练,几年后就好了 聊天时说起这事 A同学说练字也是 练几年字也就写的好看了 B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常读书一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hq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