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过去的1、2、3篇的学习,是不是感觉对learning how to learn更感兴趣了?反正我是觉得意犹未尽~因此,我决定把所有的内容换个角度再分析一遍,欢迎和我交流讨论~
首先,我想上一张图:
来自我的keynote这张图有几层意思。
第一层,我借用李笑来老师“画框”的思想,把关于学习的思考分成三个部分:why、what、how。why最大,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人能想到why,同时大量的鸡汤文告诉我们要拼命学习,不断学习,因为我们要成功。其次,是一个中等的what,有了why之后,少量的人才会思考学什么。很多人在分享自己的学习内容:我在学英语,写作,编程等等。最后是一个较小的how。当终于开始学习了,才有人开始思考如何学习,如何更高效的进步。在这个方面,思考和分享都变得很少,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值得重视。同时,在我看来,学会了“如何学习”,不仅加快了学习效率,也更可能发现该学what,以及最终明白了why。
第二层含义,我借用刘润“五分钟商学院”里面的一个说法:如果你想在30秒之内打动一个人,影响一个人(比如电梯测试),你就需要给他一个很大的why,一个中等的what,和一个一笔带过的how。这样人们就会对how十分感兴趣,希望了解更多。就好像上图一样,我们知道了大量的why,一些what,但是how的部分总是没有系统了解过,难道你不希望了解一下吗?
还有一层含义,我在文章末尾再讲哈~
说了那么多,你是不是应该先回去看看我之前发的1、2、3了?看完了之后,你对我下面要讲的内容会有更好的理解。
OK,我相信你已经都看过了。不过有没有想过,这么多内容,到底如何抓住核心要点呢?请看图:
来自我的XMind这张图是我个人整理的,关于learning how to learn框架的整理理解。显然不能说尽善尽美,不过对我来说很有好处。
首先,看最左边。分步练习。分步练习就像是我们在形成chunk之前需要做的事情。比如我们在练一首曲子时需要集中注意力,把一首完整的乐谱分成很多部分,再依次练习。这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好像我们在学每一块拼图的形状。
其次,整合练习。分步练习之后,我们需要在例题的帮助下完成各步骤的连接。就好像你把一首完整的曲子连接起来,或者你在开车时把换挡的几个动作连接起来。一首曲子,一个动作都可以看作一道例题。这时候你就没法做到每部分都专心了,你必须把精力分出一部分用于连接上,这就需要diffuse mode。在我看来,完成这个部分,才形成了一个比较有用的chunk。
接下来,反复调用。当你终于完成了整合练习,你学会了一首曲子,会做一道例题,之后,学习并没有结束。因为......你会忘!处理遗忘的方法我之前有提到,这里只大概总结一下重点。1、是active recall。主动的回忆和回顾有助于你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范围,再针对性的复习(忘了说,这种方法十分累人,往往开始的时候回忆不起来什么。。。)2、是讲出去、写下来(就像我现在这样~)。这样的好处是你在不知不觉之间就需要回忆所学,整理框架,联系上下文(context),在我看来非常好用也很有趣~经过多次的调用,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一种“心流”(workflow)的状态。开车变得顺畅了,演奏也流畅了,进入了一种十分自然的状态。恭喜你!~
然而,你还会遇到新问题。这就要做到举一反三。你需要把过去的经验应用到新的问题,需要知道过去的经验在多大程度上可用,又为什么可以用。比如你学完了代数,给你一个几何问题,你这时候需要知道怎么用代数的思想解析几何?又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数学能否用到经济上,物理用到化学上,生物学用到心理学上,工程思想用到社会科学上等等,都可以使用这种“举一反三”的思想。这时,interleaving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这里解释一下,interleaving的本意是将几种学习过程混合起来练习,相比于先学一种再学另一种的效果要好。这里我引申了一下,interleaving是指交替使用不同的解决方法,直到把各方法融会贯通。这样的话,你渐渐会发现方法之前的区别和联系,也就更容易举一反三啦。
最后,都举一反三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因为你没有发现serendipity(意外的好运)。这个概念对于过去的我来说真是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很多时候,你所谓的灵感,所谓的好运气(这里指新的解决方法),其实就是serendipity在起作用。李笑来老师也写了一篇文章专门分析这个“惊喜”,欢迎大家浏览。有了serendipity,你难道不会对学习上瘾吗?你难道不想更大的惊喜吗?欢迎再次出发,重新步入这个螺旋上升的通道~
嗯,我想大家又注意到这次小结也够长的,别忘了我第一幅图的另一层含义还没提呢。不要着急,我们下回分解。
欢迎交流讨论,共同成长,我的微信号:q7345507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