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陪孩子做数学题,他非要我确认了就是那个答案才肯下笔写。其实他自己算出来的答案每次都是对的,已经不需要我这个辅助轮了,是该放手了。
于是,我在一旁拿着手机假装很忙的样子,人生无处不表演呀(下次这个道具应该换成一本书)。他还是习惯性的,每算一道就来问一次,“对不对呀,妈妈?”我故意不听,直接回答,你想的全都对。
回想起,他一岁左右时学走路的情形。一开始在地上自己站起来扶着东西走,后来我们牵着他走,欢快地到处都想去碰一碰看一看。慢慢地,经过观察,他已经时不时能自己保持平衡站一会儿了,我又鼓励他自己走到妈妈这里来。刚开始都会害怕,哼哼唧唧,就是不愿意自己走。如果,此时还去保护他,不想让他受一点苦,就不能算是个好家长。
后来,学平衡车,学滑板车,学英语,学数学,学自行车... 慢慢地他的能力圈也在不断扩大,而我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可以慢慢退下了。
这让我想到我们做为老师,不是一直把学生揪在手上,一点点慢慢地来教,离开我你就傻白甜了,而是一定要让学生能有自己翱翔的能力。过去学校的方案,就是每天一点点,开开心心学完一整年,最后能通过考试就万事大吉了。自学能力?老师说他不管。运用能力?老师说他也不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生都只能活在这种每天老师“赏”一点知识的确定感里。
之前的一个学生的爸爸,为了学英语,去某联交了10万学费,据说打包票让你英语能力晋级到某个层次。后来,我只知道,他还跑来我们这里问,成人班开不开课。一辈子就在找学习上的保姆,自己不曾有一丝野蛮生长的能力。这么说,不是为了砸自己的饭碗,而是想让这个世界多一丝清醒。
真正好的家长,不是保姆;真正好的老师,更不是保姆。
而是我陪你在容易犯错的时候带你走一程,教你方法自我修正,然后,放手!
网友评论